刘询(汉宣帝):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祖父刘据、父亲刘进皆遇害,尚在襁褓的刘询被收系郡邸狱,后遇赦流落民间。元平元年(前74年),昌邑王刘贺被废后,由权臣霍光迎立为帝,在位25年。他在位期间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开创“孝宣之治”,是西汉中期有作为的帝王;更以“故剑情深”坚守与民间发妻许平君的情谊,隐忍多年为妻复仇,成为历代帝王中重情重义的典范,《汉书·宣帝纪》赞其“功光祖宗,业垂后嗣”。
许平君:昌邑(今山东巨野)人,出身小吏家庭,父许广汉曾为宦者丞,后任暴室啬夫。早年因未婚夫亡故,经人说合嫁与流落民间的刘询,二人在长安尚冠里过着清贫的生活,育有一子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元平元年(前74年)刘询即位后,许平君入宫为婕妤,后因刘询“诏求故剑”的旨意被立为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被权臣霍光之妻霍显指使女医毒杀,死后追谥“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汉书·外戚传》称其“从微起,登至尊位,遭霍氏之难,薨”。
征和二年(前91年)的长安,被“巫蛊之祸”的阴霾笼罩。戾太子刘据因遭江充诬陷,被迫起兵反抗,最终兵败自杀,太子妃史良娣、皇孙刘进、皇孙妃王翁须皆遇害——这桩震动朝野的惨案,让尚在襁褓中的刘询,一夜之间从尊贵的皇曾孙,沦为背负“罪属”之名的孤儿。
当时刘询刚出生数月,因“坐卫太子事”,被收系到长安郡邸狱(汉代诸侯王国在京师设置的官署监狱)。负责管理监狱的廷尉监丙吉,深知太子刘据蒙冤,见这襁褓中的婴儿嗷嗷待哺,心生怜悯,特意挑选了两名谨慎宽厚的女囚,让她们在干燥通风的牢房里抚养刘询,还时常亲自前去查看,“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汉书·丙吉传》)。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有方士进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下令将狱中所有囚犯不论罪行轻重一律处死。丙吉紧闭郡邸狱大门,拒使者于门外,直言“皇曾孙在焉,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汉书·丙吉传》)双方僵持到天亮,使者无奈回报武帝,武帝这才醒悟,叹道“此乃天也”,不仅收回成命,还下诏赦免了郡邸狱中所有囚犯。刘询虽逃过一劫,却因罪无资格再居宫中,被送往掖庭(汉代宫女居住和管理机构)抚养。
掖庭令张贺,曾是戾太子刘据的门客,念及旧主恩情,对刘询格外照顾。他不仅用自己的俸禄供给刘询的衣食,还请来东海澓中翁为刘询讲授《诗经》,教他读书识字。刘询虽在掖庭长大,却未被宫廷束缚——他常借着外出的机会,穿梭于长安的市井街巷,“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汉书·宣帝纪》)。他曾在莲勺县(今陕西蒲城)的盐池里被人欺负,也曾在杜县(今陕西西安)的集市上与人争讼,这些民间经历,让他比深宫长大的皇子更懂百姓疾苦,也养就了他坚韧、务实的性格。
也是在掖庭,刘询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人——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许广汉本是昌邑王刘髆的侍从官,后因跟随汉武帝出游时“误取它郎鞍以被其马”,被判“盗”罪,受宫刑后成为宦者,先任宦者丞,后因搜捕巫蛊嫌犯不力,被贬为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