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章 孔雀东南飞

第3章 孔雀东南飞(1 / 5)

焦仲卿,东汉庐江郡人,任郡中小吏,其家世虽非名门望族,却也是本地有根基之户,故而能与乡中贤女刘兰芝结为连理。仲卿自幼受儒风熏陶,谨守礼法,对母亲孝顺有加,然这份孝顺,最终酿成他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在封建家长制如磐石压顶的东汉,“孝”字往往成了钳制个人意愿的枷锁,让他在母亲与妻子之间,陷入了两难之境。

刘兰芝,庐江郡民女,出身书香之家,虽家道中落,却承继了父辈的才学与修养。她不仅通诗书、晓礼仪,更擅女红,织锦裁衣之技冠绝乡里,《孔雀东南飞》中记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兰芝生得眉目清雅,气质温婉,却非柔弱怯懦之辈——她有自己的风骨,对爱情忠贞,对不公的命运敢于反抗,这份烈性,让她在绝境中选择以生命践行誓言,而非屈从于兄长与世俗的逼迫。

东汉末年,在一个寻常的春日,刘兰芝身着绣着鸳鸯的嫁衣,坐着涂漆的彩车,在鼓乐声中嫁入了焦家。焦仲卿身着青色小吏制服,站在焦家院门口,望着车中眉目含笑的兰芝,只觉此生所求,不过是与眼前人相守一生,晨起共沐光朝阳,暮时同话家常。

焦家的院落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齐,正屋两侧是厢房,西侧的厢房被收拾成了兰芝的织室,里面放着一架崭新的织机,丝线整齐地码在竹筐里。兰芝嫁过来后,没有半分新妇的娇气,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先到正屋给婆婆焦母请安,而后便钻进织室,坐在织机前开始织布。

织机的“咔嗒”声,成了焦家每日最常听见的声音。兰芝的手巧,是庐江郡出了名的,寻常女子一日织一匹布已是不易,她却能三日织出五匹,而且每一匹布的纹路都细密均匀,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有时仲卿下衙归来,隔着窗纸听见织机声,便会轻手轻脚地走进织室,从背后轻轻握住兰芝的手,温声说:“今日累了吧?歇一歇。”兰芝便会停下梭子,回头对他笑,眼中的温柔能化开春日的寒霜:“不妨事,多织些布,也好补贴家用。”

那段日子,是焦仲卿与刘兰芝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仲卿下衙后,常会带着兰芝去城外的溪边散步,他给她讲郡里的趣事,讲自己处理的事务,兰芝则会微笑着倾听。

只是这份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焦母对兰芝的态度,渐渐从最初的平和,变得冷淡起来。焦母只是开始在兰芝请安时,故意拉长脸,或是在吃饭时,说兰芝做的菜太淡,兰芝虽觉委屈,却从不敢与焦母争辩,只是默默忍受,依旧每日早起织布,悉心照料公婆的饮食起居。

在东汉的社会伦理中,“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是不可动摇的准则,而“婆为媳纲”,更是在家庭内部被奉为圭臬。焦母作为焦家的大家长,对儿媳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她的喜好,便是儿媳的行为准则;她的不满,便能决定儿媳的处境。焦母为何不喜兰芝?若细究《孔雀东南飞》中的细节,便能窥得几分缘由。

焦母曾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所谓的“无礼节”“自专由”,不过是兰芝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完全对焦母言听计从罢了。

一日,焦母故意在织室门口站着,看着兰芝织布,看了半晌,突然开口道:“你这布织得再快,又有什么用?连伺候公婆的规矩都不懂,留你在焦家,不过是白

最新小说: 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 重生侍寝当日,说好的太子不近女色呢 离婚三天:我冷淡至极,他索吻成瘾 重生黑莲花,屠尽白眼狼满门 被刘邦驱赶后,我重建大秦 惊悚游戏:作为鬼怪的我被玩家追捧了 仙界第一,但捡了五个疯批 分手第五年,闻机长又在我心尖降落 穿越后碰到了老乡 捡个混球当奶爸,炸翻京圈做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