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章 守护时空的烛龙

第4章 守护时空的烛龙(1 / 2)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西北为极寒之域,海是幽冥之界,赤水则是隔绝生死的血色大河,三者交汇之处,便是章尾山。此山玄冰覆岩,朔风裂石,天地间常蒙混沌之气,白昼亦如黄昏,是烛龙镇守的“幽之门户”。

烛龙以蛇为躯,暗示它有“不生不灭”的神格;“赤”为火色、为阳色,在极北的玄黑世界里,赤色既是烛龙的本色,也是光明的象征,就像寒夜中的圣火,打破永夜的死寂。

“直目”者,目竖生而非横列,如剑刃劈空,望之令人生畏;“正乘”者,瞳子方如车舆,非圆形,能洞穿天地间的幽暗。这双神目,是掌控昼夜的“开关”——“其瞑乃晦,其视乃明”:当烛龙闭目时,天下便坠入黑夜,星斗无光,万物蛰伏;当它睁眼时,天下便转为白昼,草木复苏,百兽奔走。

更厉害的是,它“不食不寝不息”——无需五谷滋养,无需榻席安歇,无需喘息调息,超越了凡俗生命的范畴;“风雨是谒”——呼则风至,吸则雨来,挥手可令雷霆震怒,顿足能使山河震荡。它是“烛九阴”的存在:“九阴”者,天地间最浓重的幽暗,或在深渊之底,或在幽冥之府,或在极北之境,烛龙以自身为烛,照亮这九处幽暗,使阴阳不至于失衡,使生死不至于错乱。

后世典籍对于烛龙的形象,有更加详细的补充,说烛龙“体长千里”,它伏于章尾山时,头部枕着山巅的玄冰窟,尾部垂入西北海的黑水之中,身躯蜿蜒缠绕山体,赤色鳞片层层叠叠,如赤色的长城横亘天地。若它起身游动,身躯能遮天蔽日,所过之处,风云变色——鳞片扫过山峦,便会引发雪崩;呼吸拂过江河,便会冻结流水。

除了“瞑晦视明”定昼夜,烛龙还能“呼气为冬,吸气为夏”。当它缓缓呼气时,口中吐出的是极寒的玄冰之气,这气息掠过大地,草木会瞬间枯黄,河流会凝结成冰,鸟兽会躲入洞穴,天下便进入寒冬;当它深深吸气时,腹中吸入的是温暖的阳气,这阳气洒向人间,冰雪会消融成溪,冻土会复苏成田,百花会绽放枝头,天下便转入盛夏。一呼一吸间,四季更迭,寒暑交替。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衔烛照幽”的壮举。极北之地有“幽都”,是上古神话中的幽冥世界,那里无日无月,无昼无夜,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亡魂进入此间,便会迷失方向,永世沉沦。烛龙为防幽暗吞噬人间,便衔住一支“先天烛火”——此火是从天地初开时的“混沌阳气”中凝结而成,火光照处,幽暗退散,亡魂能循着微光找到轮回之路,阴阳两界的秩序得以维系。传言那烛火长丈余,焰色赤红如血,烛龙衔之立于章尾山顶,火光能照九千里,北至幽都深处,南至人间九州,西至昆仑之墟,东至东海之滨。

烛龙大多数时候闭目伏于章尾山,任玄冰覆身,任朔风拂面,只偶尔睁眼,便给天下带来白昼;偶尔呼气,便给人间降下寒冬;唯有当幽都的幽暗之力过盛,或阴阳失衡时,它才会衔起烛火,游动于天地之间,赤色的身躯划破黑暗,烛火的光芒驱散阴霾,直到天地重归平衡,才又归于沉寂。

古人认为,天下分为“三界”——人间在中,天界在上,幽都

最新小说: 还说你不是神仙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第一权臣 嫡嫁千金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唐时明月宋时关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