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状,覆着光滑的皮肤,皮肤下仿佛藏着无尽的力量。传闻其腹能储存烈火,喷吐之时,火焰连绵不绝,烧之不尽。
鳞似鲤:躯干其余部位,则覆着鱼鳞般的鳞片,鳞片呈赤黑色,每片鳞片边缘皆有锯齿状的凸起,如铠甲般能抵御攻击。
犼之爪足,兼鹰、虎两兽之形,是其最主要的攻击武器:
前爪似鹰:前爪如鹰爪般尖锐,呈金黄色,每根爪尖都如利刃,能轻易撕裂龙鳞、抓破岩石。
-后爪似虎:后爪则如虎爪般粗壮,力道无穷,踏在地面上,能留下半尺深的爪印;踏在海面上,能激起数丈高的水花。它腾空之时,便是以後爪蹬地或踏浪,借势飞升,速度快如闪电。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犼斗三龙”的传说。传闻上古之时,东海有三条黑龙,时常上岸为祸百姓:它们呼风唤雨,淹没农田;翻江倒海,冲毁房屋;更会捕食人畜,令东海沿岸的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多次祭祀龙王,祈求黑龙收敛,却无济于事——三条黑龙修为深厚,连老龙王亦约束不了它们。
就在百姓绝望之际,犼自东海深处现身。它听闻黑龙为祸,怒而腾空,赤色身影如一道烈火,直奔黑龙所在的海湾。三条黑龙见犼前来,非但不惧,反而狂笑:“不过一头野兽,也敢来管我等之事?”说罢,便一同向犼发起攻击:一条黑龙口中射出水箭,一条黑龙口中吐出闪电,一条黑龙则喷出寒气。
犼却丝毫不惧,它腾空而起,避开攻击。犼俯冲至一条黑龙的背上,前爪抓住龙鳞,后爪蹬住龙身,张口便咬向黑龙的头颅。黑龙剧痛难忍,疯狂扭动身躯,欲将犼甩下,却被犼死死抓住,无法挣脱。片刻之后,犼便咬碎了黑龙的头骨,吸食其脑,黑龙的尸体随即沉入海底。
另外两条黑龙见同伴被杀,又惊又怒,一同扑向犼。犼却毫不畏惧,它弃了死龙,转身与两条黑龙缠斗:它以角撞击左边黑龙的腹部,鳞片碎裂之声响彻海湾;又以爪撕右边黑龙的眼睛,黑龙惨叫一声,双目失明。两条黑龙节节败退,欲逃入深海,犼却紧追不舍,腾空而起,从云端俯冲而下,一口咬断了左边黑龙的脖颈,又一爪抓破了右边黑龙的心脏。
待三条黑龙尽诛,犼便立于海面之上,赤色的身躯染着龙血,鬃毛随风飘动,如一尊战神。百姓见状,纷纷跪地叩拜,感谢犼为民除害。犼却只是看了一眼百姓,便腾空而去,返回东海深处。
除了与龙战斗,犼“诛恶兽”的传说,也在地方典籍中留有记载。清代《续修永定县志》载:“永定之北有山,名黑风岭,岭中有恶兽,形似狼而大,食人无数,百姓不敢近。后有犼至,与恶兽斗三日三夜,终杀之,噬其肉,岭中始安。”
这黑风岭,山势险峻,林深草密,常年刮着黑色的狂风,故得名。岭中的恶兽,名为“黑煞”,体长三丈,毛黑如墨,爪利如刀,每日都会下山捕食人畜,永定县的百姓为此迁徙无数,县令虽多次派猎户围剿,却都被黑煞所杀,无人能敌。
一日,犼自东海游历至此,听闻黑煞为祸,便直奔黑风岭。它刚入岭中,便闻一声巨吼,黑煞从林中扑出,张开血盆大口,欲将犼吞入腹中。犼却不退反进,口中喷吐烈焰,烧向黑煞。黑煞急忙后退,躲入林中。犼紧随其后,与黑煞在林中展开激战:林中树木茂密,黑煞凭借地形优势,多次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