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伯嚭(2 / 3)

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逆耳忠言。

伯嚭见伍子胥屡次针对自己,心中恨意渐生,开始策划除掉这个眼中钉。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夫差决定举全国之力伐齐,伍子胥再次强烈反对,认为“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伐齐不过是争夺虚名,若越国趁虚而入,吴国危矣”。夫差对伍子胥的反对极为不满,伯嚭则趁机在一旁煽风点火,诬陷伍子胥“因与齐国有私交,故意阻挠伐齐大计,若吴军北上,他恐会暗中勾结齐国,危害吴国”。

为了陷害伍子胥,伯嚭还设计了一个毒计——他对夫差说:“伍子胥心怀不满,不如派他出使齐国,若他真有二心,必在齐国有所动作。”夫差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深知此行凶险,也明白夫差已对自己彻底不信任,为了保全家族,他在出使前将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此事很快被伯嚭的眼线得知,他立刻添油加醋地禀报夫差,声称“伍子胥果然与齐国勾结,竟将儿子送往齐国,其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夫差听闻后勃然大怒,认为伍子胥真的背叛了自己。当伍子胥从齐国返回后,夫差当即派人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命他自尽。伍子胥接过宝剑,仰天长叹:“我辅佐先王阖闾成就霸业,又助你夫差继位,如今你却听信奸人谗言,赐我一死!我死之后,可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攻入吴国!”说罢,便拔剑自刎。

伍子胥的死,是吴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国之柱石倒下,伯嚭彻底掌控了吴国朝政,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收受越国贿赂,故意隐瞒越国备战的消息。而夫差则在伯嚭的奉承与西施的美色中愈发昏庸,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上伐齐的战争中,吴国的国力在连年征战中逐渐消耗殆尽。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越国经过十年的积累,国力已远超吴国。此时的吴国因多次北上伐齐、伐晋,将士疲惫,国库空虚,且夫差刚在艾陵之战(公元前484年)击败齐国后,又在黄池之会(公元前482年)与晋国争夺霸主之位,国内防御极为空虚。勾践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亲率越军主力,大举伐吴。

战前,勾践再次派人给伯嚭送去重金,让他“在夫差面前隐瞒越军动向,拖延吴军备战时间”。伯嚭收了钱财,果然对越国的军事行动视而不见,甚至在夫差询问“越国是否有异动”时,还谎称“越国不过是例行操练,大王不必多虑”。直到越军渡过钱塘江,逼近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夫差才得知消息,仓促率军南下迎战。

两军在笠泽(今江苏吴淞江)隔江对峙。勾践采用范蠡的计策,将越军分为三路,趁夜擂鼓佯攻,制造全线出击的假象。夫差误以为越军要三面夹击,急忙将吴军主力分兵抵御。就在吴军兵力分散之际,勾践亲率中军精锐,趁夜色从吴军两路之间的薄弱地带强渡笠泽,直插吴军大营。吴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越军趁机发起猛攻,吴军大败,死伤惨重。

笠泽之战后,吴国主力尽失,从此一蹶不振。夫差被迫退守姑苏城,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考虑到吴国仍有一定实力,一时难以攻克姑苏,便暂时答应了求和,撤军回国。可此时的吴国,早已不是越国的对手——伯嚭依旧在朝堂上作威作福,收受越国贿赂,对吴国的危局毫无对策;夫差则沉浸在战败的沮丧中

最新小说: 崇祯之军火大明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李龙鳞苏凤翎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卧底回来后被病娇抱回家了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大明,我来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