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郭开(2 / 4)

便收拢人畜、退守营垒;同时,他每日杀牛宰羊犒劳士兵,训练骑射,修筑烽火台。可这番举措,被赵王误认为“怯战”,将他召回邯郸,换以其他将领。新将上任后,屡屡主动出击,却屡战屡败,边境损失惨重。赵王无奈,只得再次请李牧出山。

李牧归任时,与赵王约法三章:“臣若再守雁门,仍需按旧法行事,赵王不得干预,否则臣不敢受命。”赵王应允。李牧重回雁门后,依旧闭门不战,却暗中积蓄力量——数年之间,他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更打造了数千辆战车,还精选了十万名精通射术的士兵。公元前244年,匈奴大举入侵,李牧终于出兵:他先派少量士兵佯败,引诱匈奴主力深入,再以战车阵阻断匈奴退路,骑兵两翼包抄,弓弩手万箭齐发,竟一战斩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让匈奴“十余年不敢近赵边”。

雁门大捷后,李牧被调回中原,成为赵国抗秦最重要的将领。此时的秦国,已开启统一六国的序幕,韩、魏两国节节败退,赵国成了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率军攻赵,攻克平阳、武城,斩杀赵军十万,直逼邯郸。赵王急命李牧率军迎战,李牧在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设伏,待秦军疲惫之际,突然发起猛攻,不仅击退秦军,更斩杀桓齮(一说桓齮逃奔燕国),史称“宜安大捷”。赵王大喜,封李牧为“武安君”——这是与秦国白起同等的荣誉,足见李牧在赵国的地位。

此后数年,李牧成了秦国的“噩梦”。公元前232年,秦军分两路攻赵,一路直逼邯郸,一路攻打番吾(今河北平山),李牧率军先破番吾秦军,再回师击退邯郸方向的秦军,再次保卫了赵国;公元前229年,秦国派名将王翦率军数十万攻赵,秦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翦率领攻井陉,一路由杨端和率领围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王再次任命李牧为大将军,与司马尚一同率军抵御秦军。

王翦深知李牧的军事才能,知道硬拼难以取胜,便向秦王嬴政建议:“李牧不死,赵国难灭。不如以重金收买郭开,让赵国自毁长城。”嬴政采纳了这一建议,派使者携带万斤黄金,秘密潜入邯郸,拜见郭开。

郭开见秦国使者送来的黄金堆积如山,心中早已没了“赵国安危”,只剩下贪婪。他收下黄金,当即承诺:“武安君虽勇,却也难逃吾之谋划。不出一月,李牧必亡。”

公元前229年冬,邯郸宫城的议事大殿内,赵王迁(赵悼襄王之子,公元前235年即位)端坐于王座之上,手中攥着一份郭开呈递的“密信”。郭开言道:“启禀大王,臣近日接到前线密报,李牧、司马尚与秦军私通,约定在井陉会战中倒戈,献赵国土地于秦国,以换取秦国封爵。此乃李牧与王翦往来的书信,请大王过目!”

这所谓的“书信”,实则是郭开与秦国使者伪造的。赵王迁本就是个昏庸无能之辈,登基后沉迷酒色,朝政全由郭开把持,对军事一无所知。他读完“书信”,吓得魂不附体:“李牧……他竟真的要反?”

“大王,此事千真万确!”郭开趁热打铁,又召来几个早已收买好的“证人”,他们纷纷作证,说曾看到李牧的部下与秦军使者接触,还听到李牧私下抱怨“赵王昏庸,不如降秦”。

赵国大夫韩仓(赵王迁的亲信)试图劝谏:“大王,李牧乃赵国

最新小说: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大明,我来了! 寒门状元 第一权臣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