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王莽(2 / 4)

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年满14岁,逐渐对王莽的专权产生不满。王莽察觉后,在腊月的大宴上,暗中下毒,将平帝毒杀。平帝死后,王莽为了继续“摄政”,故意挑选了年仅2岁的广戚侯之子刘婴为继承人,号“孺子婴”,而自己则以“假皇帝”(代理皇帝)的身份临朝称制,改元“居摄”。

“假皇帝”的称号,显然无法满足王莽的野心。居摄三年(公元8年),一个名叫哀章的梓潼人,穿着黄色衣服,捧着一个铜匮,来到高祖庙,声称铜匮中藏有“天书”,内容是“汉高祖传位给王莽”。王莽得知后,立刻前往高祖庙,打开铜匮,“痛哭流涕”地表示“天命不可违”,随后宣布接受“禅让”,废黜孺子婴,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改元“始建国”。

登基之日,王莽特意派人向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这才看清王莽的真面目,怒不可遏地将玉玺摔在地上,玉玺一角被摔碎。她痛骂王莽“忘恩负义,篡汉逆贼”,西汉二百一十年的统治,就此终结。

王莽称帝后,深知自己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于是试图通过推行“新政”,重现“太平盛世”,以此巩固统治。他的新政,以儒家典籍中的“井田制”“大同社会”为蓝本,涵盖土地、奴婢、经济、币制等多个领域,看似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实则脱离现实,最终沦为“祸民之政”。

王莽认为,西汉末年的土地兼并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于是颁布“王田制”,规定:全国土地归国家所有,称为“王田”,禁止私人买卖;男子年满八岁,可分得一百亩土地;超过规定数额的土地,必须分给宗族、邻里或贫民;无地农民由国家授田。

这一政策看似公平,却严重触动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当时的豪强地主大多是官僚、宗室子弟,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土地,怎会甘心将土地交出?于是,他们纷纷抵制王田制,要么隐匿土地数量,要么勾结地方官吏,继续兼并土地。而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国家根本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供授田,所谓的“授田”不过是一纸空文。更糟糕的是,禁止土地买卖后,农民因天灾人祸需要变卖土地时,只能私下交易,一旦被官府发现,便会被冠以“违法”之名,轻则罚没财产,重则流放边疆。

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王莽在豪强地主的强烈反对下,不得不下诏废除王田制,恢复土地买卖。这场历时四年的“土地改革”,不仅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豪强地主借机疯狂掠夺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沦为流民,仅关中地区的流民就多达数十万。

与王田制同时推行的,还有“奴婢私属”政策。王莽规定,奴婢不得买卖,改称“私属”,禁止主人随意杀害奴婢。他试图通过这一政策,遏制奴婢数量的增长,体现“仁政”。

但现实同样打了他的脸。当时的奴婢大多是因贫困卖身为奴的农民,禁止奴婢买卖后,他们失去了脱离奴籍的机会,只能终身为奴。而对于奴隶主来说,他们虽不能公开买卖奴婢,却通过“赠送”“抵押”等方式,继续变相交易奴婢,官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讽刺的是,王莽自己的府中就有数百名奴婢,他从未想过释放这些奴婢——所谓的“奴婢私属”,不过是用来标榜自己“仁君”形象的工具。

为了稳定物价、增加财政

最新小说: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第一权臣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寒门状元 大明,我来了!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