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出身南朝官宦世家,祖父许亨曾任南陈太中大夫,父亲许善心是隋朝的礼部侍郎,以学识闻名。隋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弑君,许善心拒不归附,惨遭杀害。当时许敬宗正随父亲在江都,为保性命,屈膝投降,后辗转投奔瓦岗军,后又随随李密降唐。此后,他凭借一手好文笔与博通经史的才学,先任秦王府学士,后又逐步升迁。
贞观年间,许敬宗被任命为着作郎,监修国史。一次,唐太宗为皇子挑选妃嫔,许敬宗的女儿被选为晋王妃。按惯例,皇子纳妃需有聘礼往来,许敬宗却借着“皇家婚事”的由头,向晋王府索要远超规制的财物,金银珠宝、绸缎田宅堆满了自家院落。此事被御史弹劾,唐太宗虽未深究,却也对他留下了“贪鄙”的印象,致使他在贞观朝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仅在东宫任职,辅佐太子李治。
许敬宗虽心中不满,但也只能隐忍。他见太子李治性情温和,便处处迎合李治,不仅在学业上悉心教导,更在日常言行中揣摩其心意。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许敬宗终于等到了机会,他以东宫旧臣的身份,被擢升为礼部尚书,加弘文馆学士,进入了权力核心。
当时的唐朝,元老重臣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关陇集团”势力最强。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舅父,开国功臣,官拜太尉;褚遂良是贞观朝名相,擅长书法,时任尚书右仆射,二人受唐太宗遗命,辅佐唐高宗处理朝政,对军政大事有话语权。许敬宗初登高位,深知自己根基薄弱,若想更进一步,必须找到能与元老集团抗衡的靠山——而此时,一个女人出现在了唐朝的政治舞台。
唐高宗继位后,立原配王氏为皇后。王皇后无子,而深受高宗宠爱的昭仪武则天,生下了皇子李弘。高宗在武则天的枕头风下,想立武则天为后,取代王皇后的位置。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坚决反对,认为此举有违礼法,而且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若立为皇后,恐遭天下非议;而许敬宗、李义府等官员,却觉得这是攀附皇帝与武则天的绝佳机会,决意支持“废王立武”。
永徽六年,唐高宗在紫宸殿召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李积四位重臣议事,议题正是“废王立武”。褚遂良率先进言,言辞恳切:“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为陛下所选,先帝临终前曾拉着臣的手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这话犹在耳畔,陛下怎能轻易废后?且武昭仪曾侍奉先帝,天下人皆知,若立为皇后,陛下将如何面对天下舆论?”说罢,他竟将朝笏放在地上,免冠叩首,以“乞归田里”相谏,气得唐高宗当场拂袖而去。
许敬宗见褚遂良触怒皇帝,立刻在私下场合散布言论,为唐高宗与武则天辩解。一次,他在百官议事的偏殿中故意高声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这话恰好被路过的唐高宗听到,高宗心中大喜,觉得许敬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对他愈发信任。
不久后,唐高宗再次召集大臣商议“废王立武”,许敬宗直接在朝堂上表态:“陛下立后,乃是家事,何须问外人?武昭仪德容兼备,又为陛下诞下皇子,立为皇后,实乃天下之幸!”他的话让唐高宗坚定了废后的决心。最终,唐高宗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反对,下诏废黜王皇后,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