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来俊臣(1 / 3)

来俊臣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来操是赌徒,靠诈取他人钱财糊口,这样的家庭当然带不来正向的引导,自少年时起,来俊臣干些就偷鸡摸狗、敲诈勒索的事儿。成年后,他因盗窃被官府缉拿,几次入狱却仍不知悔改。

武则天称帝之初,朝堂动荡,李唐旧臣心怀不满,各地海有叛乱。为稳固统治,武则天颁布诏令,鼓励天下人“告密”,凡告密者,官府需供给车马饮食,即便农夫樵夫,也能直达洛阳面见皇帝,若所言属实,还能获官赏;即便不实,也不会被治罪。这道诏令,给来俊臣命运带来了转折。

天授年间,,来俊臣因另一桩盗窃案被关押在贝州(今河北清河)监狱。得知告密可免罪甚至得势,他立刻抓住机会,在狱中上书,诬告当时的刺史李续有“谋反”言行。这封诬告信很快传到洛阳。武则天当即下令彻查,李续百口莫辩,最终被押赴洛阳处死。来俊臣因“告密有功”,不仅被赦免了所有罪行,还被征召入京,授予了侍御史的官职。

武则天需要有人替她清除异己,尤其是那些对武周政权心怀不满的李唐宗室和旧臣。而来俊臣擅长“构陷”,恰好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他上任不久,便向武则天进言,称“天下谋反者尚多,若不重刑震慑,恐生祸乱”,请求设立专门的审讯机构,武则天欣然应允,命他掌管“推事院”。

推事院设立后,来俊臣第一件事便是网罗党羽。他从市井无赖、狱中囚徒中挑选了百余人,这些人大多与他一样,品行低劣却擅长钻营。来俊臣将他们派往全国各地,专门负责“罗织罪名”——即先确定要诬告的对象,再编造谋反、通敌等罪状,然后由不同地方的人同时告密,形成“众口一词”的假象,让被诬告者无从辩驳。为了让这套流程更“规范”,来俊臣还编撰了一本《罗织经》。此书虽已失传,但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书中详细记载了如何物色诬告对象、如何编造罪状、如何串联告密者、如何用刑逼供等内容,甚至还列出了数十种“审讯技巧”,堪称当时的“构陷指南”。武则天曾亲自翻阅《罗织经》,阅后竟对左右说:“如此心思,朕亦不及。”有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来俊臣的胆子愈发大了起来。

推事院的刑讯手段,异常残酷。来俊臣为了逼供,发明了数十种酷刑,每一种都以恐怖的名称命名:“突地吼”,是让囚徒戴上厚重的铁枷,然后被铁链拴在柱子上,来回拖拽,直到皮肉磨烂;“死猪愁”,是将囚徒的手脚捆绑后,扔进盛满泥水的地窖里;“定百脉”,则是用细麻绳将囚徒的四肢勒紧,直到血脉不通,四肢麻木肿胀;更有“求即死”,是将铁钉钉入囚徒的指甲缝中,剧痛之下,许多人宁愿立刻去死。除此之外,还有“驴驹拔橛”“凤凰晒翅”等酷刑,每一种都能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样的酷刑,几乎无人能承受。许多官员被押入推事院后,不等用刑,便会主动承认“谋反”罪名——因为他们知道,即便不承认,最终也会在酷刑下屈打成招,反倒要多受皮肉之苦。而来俊臣要的,正是这份“认罪书”。只要有了认罪书,他便能将案件上报武则天,从而获得封赏。

长寿元年(692年),来俊臣将目标对准了时任宰相的狄仁杰。当时狄仁杰因平定越王李贞叛乱有功,深得武则天信任,这让来俊臣心生嫉妒。于是,来俊臣授意手下诬告狄

最新小说: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那些年我磨砺过的主角们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寒门状元 大明,我来了! 第一权臣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