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武三思(2 / 3)

除自己,心中恨之入骨,便与韦后、上官婉儿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铲除“五王”。

武三思深知“五王”功高权重,不可贸然动之,便想出一条“明升暗降”的毒计。他对中宗说:“张柬之等人虽有拥立之功,却恃功自傲,权势过大,恐对陛下不利。不如封他们为郡王,罢去宰相之职,既显陛下恩宠,又能避免他们专权。”中宗本就对“五王”有所忌惮,听武三思这么一说,当即应允。不久,中宗下诏,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同时罢去五人的宰相职务,让他们致仕(退休)。“五王”虽被封王,却失去了实权,成了无职无权的闲散王爷。

武三思并未就此罢休,他知道“五王”一日不死,自己便一日不得安宁。随后,他指使党羽郑愔诬告“五王”谋反,声称“五王”因被罢职心怀不满,暗中联络旧部,欲发动政变推翻中宗。中宗本就对“五王”心存芥蒂,听闻此事后,不辨真伪,当即下令将“五王”流放边疆:张柬之流放泷州(今广东罗定),敬晖流放琼州(今海南海口),崔玄暐流放古州(今贵州从江),桓彦范流放瀼州(今广西上思),袁恕己流放环州(今广西环江)。

为了永绝后患,武三思又暗中派人给流放地的官员送信,命他们途中诛杀“五王”。负责押送桓彦范的官员周利贞,是武三思的亲信,他在途中将桓彦范绑在竹筏上,拖着竹筏在荆棘丛生的滩涂上行走,桓彦范的皮肉被荆棘刮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周利贞见他未死,又命人将他杖打,最后割下他的首级。敬晖则被周利贞抓住后,直接被杖打致死。袁恕己被流放后,周利贞强迫他喝下野葛汁(一种剧毒植物汁液),袁恕己喝下后毒性发作,痛苦不堪,用手抓挠地面,指甲都脱落了,最终惨死。崔玄暐在流放途中病逝,张柬之则在流放地忧愤而死。至此,“五王”全部遇害,武三思彻底清除了朝中的反对势力。

除掉“五王”后,武三思更加肆无忌惮,他不仅与韦后私通愈发公开,还与安乐公主勾结。安乐公主自小备受中宗与韦后宠爱,性格骄横跋扈,野心极大,竟向中宗请求立自己为“皇太女”,将来继承皇位。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娶了安乐公主,凭借这层关系,武三思与安乐公主往来密切,他不仅支持安乐公主当“皇太女”,还多次在中宗面前夸赞安乐公主有“吕雉之才”,劝中宗满足安乐公主的请求。

中宗虽昏庸,却也知道“皇太女”不合礼法,并未应允,但也没有斥责安乐公主与武三思,只是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武三思见中宗态度暧昧,便认为有机可乘,开始暗中谋划,欲待时机成熟,废掉太子李重俊,拥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自己则以“外戚”身份辅政,甚至取而代之。

太子李重俊,是中宗的第三子,其母身份低微,并非韦后所生。韦后因李重俊不是自己亲生,又担心他将来继承皇位后会威胁自己与安乐公主的地位,便多次在中宗面前诋毁李重俊,劝中宗废黜他的太子之位。安乐公主与武崇训更是将李重俊视为眼中钉,经常当众羞辱他,甚至称呼他为“奴”。

武三思掌权后,也多次针对李重俊,他不仅在朝堂上公开反对李重俊参与朝政,还暗中散布谣言,说李重俊“非嫡非长,不堪为太子”,试图动摇李重俊的太子之位。李重俊见武三思与韦

最新小说: 卧底回来后被病娇抱回家了 崇祯之军火大明 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 李龙鳞苏凤翎 寒门小厨娘:夫君是探花 龙吟壮歌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红楼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