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刘禅,保护刘备夫人甘夫人安全突围。当赵云浑身是血、抱着阿斗回到刘备身边时,刘备感动又心疼,甚至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后来在汉中之战中,赵云率军击退曹操大军,刘备又赞他“子龙一身都是胆”。传统相声《八扇屏》中有一段描写赵云长坂坡之战的贯口,虽说虽说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可每当听到这段,赵云的勇猛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把这段贯口分享给大家:
只皆因长坂坡前,一场鏖战,那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曹营,砍倒大纛两杆,夺槊三条,马落陷坑,堪堪废命。
曹孟德在山头之上,见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靠,坐骑白龙马,手使亮银枪,实乃一员勇将。心想:“我若收服此将,何愁大事不成!”暗中有徐庶保护赵云,徐庶进得曹营一语未发,今日一见赵将军马落陷坑,堪堪废命,口尊:“丞相莫非有爱将之意?”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将?”
曹操急忙传令:“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倘有一兵一将伤损赵将军之性命,八十三万人马,五十一员战将,与他一人抵命!”众将闻听,不敢前进,唯有后退。
赵云一仗怀揣幼主,二仗常胜将军之骁勇,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闯出重围。
赵匡胤:字元朗,五代末期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早年在郭威、柴荣麾下任职,因战功卓着升至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生,有两件事深刻影响了宋朝历史:一是“黄袍加身”,公元960年,契丹联合北汉入侵,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时,部下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齐声拥立他为帝。赵匡胤假意推辞几次后“被迫”答应,随后率军返回开封,逼迫后周恭帝禅位,轻松夺取政权,整个过程几乎没有流血,堪称“最和平的开国方式”;二是“杯酒释兵权”,宋朝建立后,赵匡胤担心将领效仿自己夺权,便在一次宴会上对石守信等开国功臣说“我虽为天子,却不如做节度使时快活”,暗示将领们手握兵权让他不安。功臣们听出弦外之音,次日便主动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顺势收回兵权,改任他们为虚职,既避免了“鸟尽弓藏”的悲剧,又巩固了中央集权。赵匡胤是“雄主”,也是“仁君”,他统一中原、结束五代战乱,却不杀功臣、不屠降君,甚至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文人的朝代。但也正是这样,造成了后来被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尚武的民族侵略,最终灭亡得局面。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南宋末年湖州(今浙江湖州)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南宋灭亡后,他被元朝征召入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在艺术领域,他堪称“元代第一人”,书法与绘画均达到巅峰,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的才华,在书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书法方面,他擅长楷书、行书,所写《胆巴碑》《洛神赋》笔法圆润秀丽,兼具“颜筋柳骨”的神韵,被后人称为“赵体”;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花鸟,提出“书画同源”的理念,主张绘画要融入书法笔法,其代表作《秋郊饮马图》,画中十匹骏马姿态各异,线条流畅,被誉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