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从1894年创立“兴中会”,到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先后领导了十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最着名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后为实现南北统一,让位于袁世凯。然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又先后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他倡导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激励着后人继续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
南宋诗人孙应时写过“忠义家声古,诗书世泽长”的诗句,这是对孙姓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