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百家姓·孙(2 / 3)

p>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不直接率军前往邯郸,而是突袭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被迫率军回援,齐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设伏,大败魏军。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进攻韩国,孙膑故技重施,率军直逼大梁,又在马陵(今山东莘县)设下埋伏,以“减灶诱敌”之计,让庞涓误以为齐军士兵逃亡过半,贸然追击,最终陷入重围。孙膑在马陵道旁的大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见后气急败坏,拔剑自刎,魏军全军覆没。

孙膑所着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并称“孙氏兵书”,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

孙权:出身于吴郡孙氏,父亲孙坚、兄长孙策都是东汉末年的割据诸侯。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年仅19岁的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成为江东(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统治者。孙权重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贤臣良将,先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联合,以火攻大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后又派吕蒙袭取荆州,斩杀关羽,与刘备决裂;在夷陵之战中,命陆逊率军击败刘备的东征大军,巩固了江东的统治。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孙思邈:出生于陕西耀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因幼年体弱多病,立志学医救人。他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潜心研究医学,游历各地,收集民间药方,为百姓治病。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成就极为卓越:他首次提出“麻风病可治”的观点,并用自己研制的药方治愈了大量麻风病人;他重视妇幼保健,着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着,其中《千金要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800多种药物、3000多个药方,还提出了“大医精诚”的医德准则,强调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品德。

孙思邈不仅医术高明,还注重养生之道,据说他活了101岁(一说141岁),是中国古代着名的长寿老人。他去世后,百姓为他建立庙宇,尊为“药王”,其故乡耀县(今陕西铜川)也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圣地。

孙承宗:出身于河北高阳的一个书香世家,42岁考中进士,后担任明熹宗的老师。当时,明朝面临后金(清朝前身)的威胁,辽东局势危急,孙承宗主动请缨,出任辽东经略(负责辽东军事的最高官员)。

在辽东期间,孙承宗提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关宁锦防线”,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关宁铁骑”,还提拔了袁崇焕、祖大寿等名将。在他的治理下,辽东局势逐渐稳定,后金军队多年无法突破防线。然而,由于他得罪了权宦魏忠贤,被诬陷罢官。崇祯年间,后金军队入关,围攻孙承宗的故乡高阳。当时孙承宗已76岁,却毅然率领家人、乡亲守城。城破后,孙承宗拒绝投降,被后金军队俘虏,最终自缢身亡,其家人也有19人战死或殉节。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赴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求学,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他目睹清朝的腐朽落后

最新小说: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卧底回来后被病娇抱回家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李龙鳞苏凤翎 崇祯之军火大明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大明,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