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地)。
他在山巅结了一间茅庐,渴了便饮山泉,饥了便食野果,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对着朝阳“炼形”
——吐纳天地清气,让肉身与自然相融;入夜后对着星月“炼神”
——摒弃杂念,让心神与大道相通。
修行之路从非坦途,他足足经历了“三千二百劫”
,每一劫便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劫难之烈,非言语可尽:
-第一百劫时,山中猛虎绕茅庐咆哮,獠牙上滴着鲜血,弃欲却不避不躲,盘腿坐于庐前,念道“汝亦众生,为何伤生?”
话音落时,他周身泛起柔和的白光,猛虎竟伏地叩,随后转身离去;
-第五百劫时,天雷劈山,暴雨如注,茅庐被洪水围困,弃欲端坐庐中,默念“道无生灭,水亦不能伤”
,洪水竟在他身前绕行,天雷也绕庐而过,未伤他分毫;
-第一千劫时,山中起大火,烈焰烧红了半边天,连岩石都被熔化,弃欲却入了“定境”
,任由火焰裹身,只守着“心不动则道不毁”
的信念,待火灭后,他的肉身竟如琉璃般通透,无一丝伤痕;
-第三千二百劫,也是最后一劫时,三界突“混沌气逆”
,天地倒转,星辰坠落,弃欲挺身而出,以自身修为化作“定天印”
,将倒转的天地扶正,将坠落的星辰归位,此劫过后,他周身道气缭绕,背后浮现出“三清法相”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齐齐现身,对他说:“汝历劫无数,慈悲心不变,功德已达无上,今赐你‘玉皇’之号,为‘道’之化身,掌天条律法。”
自此,弃欲王子正式得道,成为道教中的“玉皇道君”
,初时位列“四御”
(四御为道教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娘娘),与紫微大帝共掌天界秩序,此时他的形象仍以“清净自然”
为主,居太微玉清宫,不问繁冗俗务,只修自身道体。
道教典籍详述了玉皇的历劫之道,而在民间,流传着另外一个故事,这故事还与“姜子牙封神”
紧紧相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相传商周之战后,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在岐山设“封神台”
,为阵亡的将士、修仙的道者分封神位——文曲星、武曲星、托塔李天王、哪吒……一个个神位各归其主,最后只剩下“玉皇大帝”
的宝座空着。
众人皆问姜子牙:“这最高的神位,要封给谁?”
姜子牙捋着胡须笑道:“此位乃天命所归,自有人来坐。”
他本是想等三清天尊示下,或是留待日后有德者,便没明说具体人名。
可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挤出一个老者,身穿粗布衣裳,手里还提着个装着草药的篮子,他叫“张友人”
,是附近村里的一个普通人,因待人宽厚、凡事能忍,邻里都叫他“张百忍”
——家里孩子吵闹,他不恼;邻居借东西不还,他不怨;哪怕遇着劫匪抢了财物,他也只说“破财消灾,你若有难处,拿去便好”
。
此番他是来给封神台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