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社会,奴隶成了奴隶主的财产。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们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他们只是奴隶主用来创造财富的工具。”
“奴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奴隶的劳动,为他们耕种土地、进行手工制造等。
这时候,阶级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了,有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颜灵皱了皱眉头,显然对奴隶制度的出现感到厌恶。
“再到封建社会,封建主通过对土地的占有,来剥削农民。
农民租种贵族或者地主的土地,然后每年都要上缴大部分的收成作为地租。”
“虽然农民相比于奴隶,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是这种剥削依然很严重。
封建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那时候人们的社会地位从一出生基本就确定了,很难有巨大的变动。”
颜灵平静地讲述着。
“最后,我们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靠的就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然后工人为他们打工。
但是工人其实和过去的奴隶、农民一样,都是被剥削的阶级,不过是被剥削的方式和形式不同。”
“资本家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财富。
同学们,这就是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解体开始,一步步演进到我们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阶级状况。”
“而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看待这些社会的展变迁,就是要更好地理解社会本质,将来创造更公平、更美好的世界。”
讲完这些,颜灵让学生们探讨三个观点,然后一一进行评判。
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观点二: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观点三: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先第一个观点大家一致认同,所以pass掉。
其次后面两个观点存在严重的逻辑谬误。
荣雨身为班长,自然要起带头作用,于是她说:“虽然私有制的产生确实与社会生产力展密切相关,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将私有观念归为人所固有的,进而得出私有制天然合理且永远存在是站不住脚的。”
荣声这个副班长肯定要跟上,“人类的社会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私有制的转变是生产力推动下的变革。”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展进步,未来的社会走向并不能简单地由私有观念决定。
仅仅以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就推断私有制永远存在,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江傅生接话说:“两百年前的现代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诸多与私有制并存且不断展的新经济模式和社会现象。”
“比如共享经济的蓬勃展,从的共享单车到共享办公空间,这些模式表明人类并不总是基于纯粹的私有观念行事。”
“共享经济依赖于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理念,这与私有制下强烈的私有独占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明私有制并不会永远占据主导,也并非天然合理永远无需改变。”
柳梦寒接着言:“在两百年前社会生产力还在持续飞展时。
社会整体的资源分配已经倾向于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