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持节,同样是作为使君,持节平叛和持节监察州郡完全是两码事。
比如刘备,由于青州黄巾闹得太大,刘备此时是以左中郎将身份兼任青州刺史,主要任务是持节平叛,监察青州只是次要职能。
这个性质和一般的刺史是大不相同的。
虽说刘备不是开府将军,也不是州牧,但现在实质上已经相当于军政一体了。
刺史本身的核心职能是监察州内官吏,只要找到任何符合‘六条问事’的把柄,就能让包括太守在内的任何官吏下课。
但只能让人下课,没有直接任免太守、都尉、县令等朝廷命官的权限。
这与州牧差别很大,州牧是军政一体全权管理的,可以直接任免包括太守在内的州郡官员,包括各郡都尉等武官。
而刺史是无权干预州郡军务的,也没有军队统辖权,只能进行监督。
但刘备这里就完全不一样。
虽然朝廷并没有给刘备一兵一卒,但持节平叛的中郎将本身的军事权限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权限不在于节制当地军队,而在于‘开火权’。
持节平叛的中郎将,是有权视具体情况直接发动战争的,而且这战争并不局限于其节制的地区。
也就是说,只要叛军还没平定,持节平叛的将军就能合理合法的持续开火——只要是为了平叛,打哪儿都行。
谁知道叛军会往哪儿流窜呢,肯定是流窜到哪儿就打哪儿。
当然,打仗有风险,谁出兵谁担责,战败的责任得自己扛。
而开火权加上刺史的监察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刘备可以随时制造叛军……
说谁是叛军,谁就是叛军,想打谁就打谁……只要打得过。
哪怕不是青州的官,而是是幽州和冀州的太守,只要刘备给人栽个“勾结青州黄巾”或是“青州黄巾幕后指使”之类的罪名,那也可以先打了再说。
别提什么应该先上报,毕竟战机稍纵即逝,耽搁时间让主谋跑了可不划算……
也别提什么查无实证,叛军嘛,有大量军队的,怎么查证?肯定得先击溃叛军才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