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癞子的毒计,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在赵福来等人阴暗的心里激起了贪婪与恶意的涟漪。然而,他们深知曹大林如今在草北屯如日中天的威望,以及合作社铁板一块的凝聚力,直接对参园下手风险太大,容易引火烧身。经过几次躲在赵福来家那间烟雾缭绕的土坯房里的密谋,一个更阴险、更毒辣,旨在从内部瓦解、从人心上击垮曹大林的计划,被精心炮制出来——制造桃色谣言,污蔑曹大林与合作社的骨干、未婚的曲小梅有染!
这个计策可谓恶毒至极。它攻击的不是有形的参园,而是无形的名誉和尊严。在农村,尤其是相对保守的草北屯,男女作风问题是最敏感、也最容易引起舆论风暴的引信。一旦点燃,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威信,撕裂一个家庭的和谐,甚至搞垮一个团结的集体。孙二癞子躲在县城阴暗的角落里,遥控指挥,就是要用这盆脏水,泼得曹大林身败名裂,泼得合作社人心涣散!
谣言,如同瘟疫的种子,被赵福来的表侄和另外两个被拉拢的、对合作社心怀不满的懒汉,小心翼翼地、带着一种扭曲的快意,开始在草北屯最适宜流言滋生的角落里散播。
起初,只是些模糊的、带着神秘色彩的窃窃私语,在井台边打水的妇人交头接耳时,在老槐树下纳凉的老头们吧嗒旱烟的间隙里,在傍晚端着饭碗蹲在自家门口闲聊的只言片语中,悄然流传。
“哎,听说了吗?前阵子曹支书带人去抚松学习,可不是光为了学技术……”
“嗯?还有啥?”
“啧啧,你是不知道……有人看见啊,曹支书跟曲家那丫头,曲小梅,在抚松那边,走得可近了……”
“不能吧?小梅那丫头还没出门子(出嫁),曹支书家里春桃还怀着娃呢……”
“知人知面不知心呐!听说在抚松招待所,有人瞅见他俩……住的地方就隔着一堵墙,进出都一块儿,有说有笑的,可不像一般同志关系……”
“真的假的?这话可不能乱说!”
这模糊的影子,迅速在有心人的添油加醋和下流想象中,变得具体而“真实”起来。谣言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越传越不堪。
有人说,亲眼看见曹大林和曲小梅在抚松县城的街上并肩走路,曹大林还帮曲小梅拎了包,两人靠得极近。
有人说,更邪乎的,是深夜看见曲小梅偷偷从曹大林家后院溜出来,衣衫不整,头发凌乱。
还有人信誓旦旦地分析,曲小梅一个姑娘家,凭什么能当上合作社的骨干,管着参园那么重要的事?还不是靠了曹支书的“特殊关照”?那分红,说不定都比别人多拿一份!
这些恶毒的流言,像无形的毒刺,精准地刺向曹大林和曲小梅最脆弱的地方。它们不需要证据,只需要人们猎奇的心理和阴暗的揣测,就能迅速发酵,扩散。
流言首先击垮了曲小梅。
那是一个晌午,阳光正好。曲小梅正在参圃工地上,带着几个妇女给新搭建的荫棚覆盖最后一批苇席。她心情不错,一边麻利地捆扎着席子,一边跟旁边的妇人说笑着明年参园扩种的计划。就在这时,她隐约听到不远处两个正在传递苇席的妇人,一边干活一边低声嘀咕,目光还时不时地瞟向她这边,眼神里带着一种让她极不舒服的审视和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