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千名少年,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有锦衣玉食的将门公子,有饱读诗书的文士之子,有山野村夫的孩子,有镖局的少镖头,有武林世家的传人,甚至还有几个是从战俘营里挑选出来的、表现出非凡韧性的异族少年。他们聚集在一起,好奇、兴奋、不安、警惕……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青春的躁动与未知的迷茫。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宋欣瞳并没有立刻将他们投入到想象中的魔鬼训练,也没有传授什么绝世武功。她做了一个让所有大明卫和皇上都大跌眼镜的决定——带他们“游学”。
在秦风等大明卫严密的保护下,这支奇特的“少年游学团”,开始了一场为期三个月的特殊旅程。
他们首先去的,是与齐国、燕国、符羌族接壤的边境城镇。
在靠近齐国的“望北城”,他们看到了城墙的斑驳与箭痕,听到了守城老兵讲述的齐军“熊罡军”的恐怖——那些力能扛鼎的巨汉,如何轻易撕裂普通士兵的甲胄,如何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城中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人在边境冲突中丧生或致残,街道上,随处可见缺胳膊断腿的乞丐,他们的眼神麻木而绝望。
在毗邻燕国的“李家镇”,他们感受到了空气中残留的焦灼气息。一位经历过火焰军突袭的老人,颤巍巍地指着镇子边缘一片焦黑的废墟,哭诉着那些浑身冒火的“怪物”如何喷吐烈焰,将房屋、庄稼、甚至活生生的人,都烧成灰烬。“那火,是蓝绿色的,邪门得很,水泼不灭,只能眼睁睁看着……”老人浑浊的眼中流下泪水。
在面对符羌族的“西风关”,他们听到了更多关于“天巫军”的诡异传说。士兵们夜晚站岗时,常常会听到莫名的低语,让人头晕目眩;派出去的斥候,常常莫名其妙地失踪,或回来后变得疯疯癫癫;甚至连军中的井水,都曾被下过蛊虫,喝了的人上吐下泻,差点酿成瘟疫。恐惧,如同跗骨之蛆,蔓延在边关将士的心头。
少年们沉默了。他们中许多人,或是将门之后,或是边军子弟,对战争并不陌生,但如此近距离地感受战争的残酷,感受那些非人的力量带来的绝望,还是第一次。他们原本或骄傲、或天真、或迷茫的眼神,开始变得沉重,变得锐利。
离开边境,宋欣瞳又带着他们去了大明王朝最贫瘠的“赤水县”。这里土地龟裂,十年九旱,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孩子们瘦得皮包骨头,眼神中充满了对食物的渴望。他们看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虽然被宋欣瞳及时阻止和掩盖,但那种绝望的氛围还是感染了所有人,看到了苛捐杂税下百姓的艰难求生,看到了官员腐败带来的民不聊生。
最后,他们回到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国都——石龟城。这里车水马龙,繁花似锦,达官贵人衣着光鲜,酒楼茶肆夜夜笙歌,与赤水县的惨状形成了天壤之别。宋欣瞳让他们自己去看,去听,去感受。
在一处高档酒楼的包厢里,少年们透过窗户,看到了楼下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因为不小心挡了一位权贵子弟的马,而被打得奄奄一息,权贵子弟却扬长而去,周围的人习以为常,甚至有人叫好。
在繁华的绸缎庄前,他们看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饿得哇哇大哭的孩子,因为买不起一尺布料给孩子做件像样的衣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