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烬纪元”在希望要塞外部坚不可摧的沉默与内部压抑的期待中,缓缓流逝了五年。这五年,是人类文明蜷缩在钢铁摇篮中的五年,是与时间赛跑、疯狂加固巢穴的五年,也是在无尽黑暗中,向着未知发出微弱信号的五年。
位于要塞远端、如同一根纤细金属触须的“星火观测站”,是这片钢铁孤寂中,唯一持续向外发出“声音”的地方。站长李媛,一位继承了陈守义学术严谨性却比他多了几分耐心的中年女性,正例行检查着信号发射日志。
“定向脉冲信号序列‘起源-7号’,目标:星图坐标G-774(标记为‘和谐共振’星域),已完成发送。信号内容:基础数学语言包、太阳系星图、碳基生命基础信息摘要,以及‘归墟’威胁等级警告(加密)。”年轻的助手在一旁汇报,声音在空旷的主控室内显得有些单薄。
李媛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主屏幕外那深邃的黑暗。这样的信号,五年来他们已经向十几个不同坐标发送了无数次。如同将一封封写着“你好,我们在这里,小心危险”的信件,投入一片可能根本不存在收件人的茫茫大海。
“信号强度维持稳定,背景噪音指数正常。”助手继续说着,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例行公事带来的疲惫。
没有回应。五年,没有任何回应。只有宇宙背景辐射那永恒不变的、冷漠的嘶嘶声。
李媛能理解年轻助手的倦怠。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面对毫无波澜的反馈,足以消磨最炽热的好奇心。但她没有。她记得陈守义导师提起“守护者”星图时眼中的光芒,更记得韩冰首席那最终化作“熵增之刃”的决绝。她们发出的,不仅仅是信号,是文明存在过的证明,是投向黑暗森林中,寻找同类的、最后的漂流瓶。
“继续监测所有接收频道,尤其是‘守护者’预留的应急频段。”李媛的声音平静而坚定,“记住,我们不是在等待救援,我们是在……播种。”
希望要塞内部,五年的高度军事化管理和资源倾斜,使得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极端的功能性。娱乐被压缩到最低限度,艺术近乎绝迹,所有人的生活都围绕着“生存”与“备战”这两个核心轴心旋转。新生代在钢铁、管道和能量核心的嗡鸣中长大,他们对“归墟”的认知来自教科书和模拟战,对韩冰的印象则来自于纪念碑上冰冷的浮雕和长辈们偶尔提及的、带着敬畏与伤感的只言片语。他们坚韧,却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丝被环境塑造的冷漠与工具化。
林雪已经完全康复,并正式接替了韩冰曾经的部分职责,担任“活性秩序研究与应用中心”的负责人。她变得更加沉默,气质中也带上了几分韩冰般的清冷。她的力量稳步提升,对“活性秩序”的理解甚至在某些微观应用上有所创新,但她始终无法再现老师那沟通规则、重构战场的神迹。那仿佛是一座她看得见,却始终无法真正触及的山峰。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工作和教导新一代的规则系异能者,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内心的空洞,才能感觉到老师的道路并未断绝。
魏风的变化则更为外显。他依旧是那个冲锋在前线的“炎龙将军”,但他的火爆脾气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般的压迫感。他亲自操练士兵,手段严苛,近乎残酷,因为他比任何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