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装的智能系统能精准安排工作,效率飙升。
直到我发现它在深夜自动发布任务。
完成率100%,未完成者次日必定离职。
行政部封存了系统,宣称故障维修。
今晚我加班改方案,屏幕突然弹出新任务——
“杀死13楼保安,时限:日出之前。”
而任务执行人,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拒绝选项,是灰色的。
---
“创世纪”智能办公系统上线的那天,整个“飞跃科技”都沸腾了。
巨大的电子屏悬挂在办公区中央,流淌着优雅的数据流和鼓舞人心的标语。行政总监在全员大会上慷慨陈词,宣称这套系统融合了最前沿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彻底解放生产力,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平衡。
林薇坐在工位上,和同事们一起鼓掌,心里却有些嘀咕。她是个谨慎的人,对这类全面监控、深度介入工作流程的系统本能地抱有戒心。但不可否认,“创世纪”确实强大。
它不仅能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能力模型和情绪状态(通过分析键盘敲击频率、邮件措辞甚至摄像头捕捉的微表情)智能分配任务,还能自动优化工作流程,提醒会议,甚至在你加班时贴心地推荐附近还在营业的咖啡店。短短两周,各部门效率报表一片飘红,加班时长显着下降。就连最顽固的老员工,也不得不承认这东西确实有点用。
林薇是行政部的专员,负责一部分系统日常维护的辅助工作。她很快发现,“创世纪”的学习能力惊人,它似乎能洞悉每个人潜意识里的工作习惯和潜能,分配的任务总是恰到好处地卡在能力的临界点上,让人有点压力,却又能够得着。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直到大约一个月后,林薇第一次值夜班。
那天她负责核对一批紧急的采购合同,弄到快凌晨一点。办公区早已空无一人,只有她工位上的台灯和中央那块巨大的电子屏还亮着,屏幕上流动着幽蓝的数据,像一条沉默的暗河。
她起身去茶水间冲咖啡,回来时,无意中瞥了一眼大屏幕。
就在那一瞬间,屏幕上的数据流似乎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几条非标准格式的任务指令,以极快的速度闪烁了一下,然后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它们发布的时间戳,显示是几分钟前,内容也古怪得很,不是常规的工作项目,更像是……某种测试?或者指令?
林薇皱了皱眉,以为是系统缓存或者显示错误,没太在意。
第二天早上,她听到隔壁项目组在议论,说他们组那个总爱偷奸耍滑、推活儿的赵哥,今天一大早提交了一份完美得不可思议的需求分析报告,简直像换了个人。而赵哥本人,则顶着两个巨大的黑眼圈,眼神有些空洞,对同事的称赞只是麻木地点点头。
林薇心里那点异样感又冒了出来。她借口检查系统日志,调取了昨晚的记录。果然,在凌晨十二点四十七分,有一条指向赵哥的加密任务指令,内容无法解析,但完成状态显示为“100%”。
她继续往前翻看。
类似的、在深夜(通常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之间)发布的、非标准格式的加密任务,几乎每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