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城的街头,热闹非凡。
茶馆里,说书先生正口若悬河地讲述着陈天佑的英雄事迹。
“各位看官,今儿个我要讲的,便是那少年英雄陈天佑,单枪匹马勇斗贼寇,保我黔地安宁的传奇故事!”
说书先生一拍醒木,声音洪亮,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台下立刻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靠窗边的茶客王二柱咂着嘴问道:“先生,这陈将军当真像传闻中那般神勇?我听说他才二十出头,能镇住数万匪众?”
说书先生捻着胡须朗声笑道:“这位客官问得好!
且听我细细道来——想那黄炮坡上,贼寇罗国墩带领着数万匪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呐!”
他猛地将折扇往桌上一拍,“去年秋收时节,罗国墩带着喽啰闯进平坝村,把家家户户的存粮搜刮一空,还抢走了张寡妇家仅有的耕牛。
那可怜的妇人抱着柱子哭了三天三夜,全村人敢怒不敢言啊!”
后排穿青布衫的书生轻咳一声:“先生可知陈将军是如何得知这些惨事的?”
“问得妙!”
说书先生眼睛一亮,“那日陈将军带亲兵巡查至清镇地界,正撞见三个匪兵拖拽着个二八姑娘。
那姑娘哭得撕心裂肺,陈将军拍马大喝:‘光天化日竟敢强抢民女!
’说着摘下腰间玉佩掷过去,正中领头匪兵的面门!”
“好!”
台下齐声喝彩,角落里的铁匠李三郎瓮声瓮气地问:“然后呢?陈将军单枪匹马就敢追上去?”
“可不是嘛!”
说书先生猛地站起身,挥舞折扇模仿骑马姿态,“那赤霞追风马通灵得很,见主人动怒,长嘶一声就冲了出去。
陈将军高声喝道:‘留下人来!
’匪兵回头放箭,他俯身躲过时,顺势从马鞍旁抄起青龙偃月刀——各位想想,那刀足有八十二斤重,在他手里却轻如鸿毛!”
穿绸缎马褂的商人赵掌柜抚着胡须追问:“匪兵人多势众,陈将军就不怕吃亏?”
“怕?陈将军少年时在少林寺学艺,一身硬气功出神入化!”
说书先生突然压低声音,“据说他十七岁那年,曾赤手空拳打死过下山伤人的猛虎。
当时那三个匪兵见势不妙,扔下姑娘就往黄炮坡跑,陈将军哪里肯放?一路追上去,竟直捣贼巢!”
“嚯!”
茶客们倒吸凉气,卖糖葫芦的小贩忍不住插言:“那罗国墩可是有万夫不当之勇,陈将军就没带些帮手?”
“带了!”
说书先生重重顿足,“他当夜赶回营中,点了三百精兵。
副将周通劝道:‘将军,罗贼有数万之众,我等兵力悬殊,不如先禀报巡抚大人再做打算。
’陈将军却指着地图道:‘周老哥你看,黄炮坡西侧是悬崖,东侧有窄道,咱们三更出,天明前占据两侧山头,定能瓮中捉鳖!
’”
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托着腮问:“先生,陈将军的刀真能划破天际?”
说书先生被逗笑了,连忙解释:“那是形容刀光凛冽!
次日拂晓,陈将军一马当先冲下山坡,青龙刀劈得匪兵兵器纷纷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