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的思想斗争,李严做出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决定——率部投降刘备。
刘备对李严的归降十分欣喜,他深知李严的才能,当即任命李严为裨将军。
自此,李严正式开启了在蜀汉阵营的新征程。
刘备占领益州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论功行赏,对追随他的文臣武将进行封赏。
李严因归降之功和出色的才能,被提拔为兴业将军,兼任犍为太守。
犍为郡地处益州南部,战略地位重要,但当时郡内局势复杂,盗贼横行,民生凋敝。
李严到任后,迅速投入到治理工作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在郪县聚众造反,他们振臂一呼,短短时间内便召集了数万人马。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声势浩大,很快便打到了资中县。
此时,刘备正在汉中与曹操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双方对峙,局势紧张,刘备分身乏术,无法抽调兵力平叛。
李严临危受命,仅率本郡五千士兵前去讨伐。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李严毫不畏惧,他冷静分析敌情,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
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战,李严成功斩杀马秦、高胜等贼首,其余党羽如鸟兽散。
李严将这些人重新编入民籍,给予他们土地和农具,让他们安居乐业,迅速稳定了局势。
不久之后,越嶲郡夷帅高定兴兵作乱,他率领叛军围攻新道县。
李严得知消息后,不顾连日征战的疲惫,又马不停蹄地率军驰援。
在新道县,李严与高定的叛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他巧妙地运用战术,设下埋伏,诱敌深入,然后四面出击,打得叛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凭借这两场战役的赫赫战功,李严被刘备加封为辅汉将军,继续兼任犍为太守。
在地方治理上,李严同样政绩斐然。他组织人力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力开展城市建设。
他亲自规划设计,将犍为郡城整修得焕然一新。
在他的努力下,郡城的观楼壮丽无比,成为一州之胜景,吸引了众多商人和游客前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吏民悦之”,李严在犍为郡的治理成果得到了百姓和官员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然而,李严性情孤傲,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犍为太守任上,他曾因迁移郡治官邸一事与郡功曹杨洪发生激烈争执。
杨洪为人正直,性格刚毅,他认为迁移官邸劳民伤财,且时机不当,坚决反对李严的决定。
李严却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想法,两人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
最终,杨洪一气之下愤然辞职。
都督江州后,李严又与属下牙门将王冲产生摩擦。
王冲为人直率,对李严的一些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李严却认为王冲是在故意挑衅自己的权威,对他怀恨在心。
王冲惧怕被他诬陷,无奈叛逃降魏。
此外,李严自视甚高,对于年龄和地位与自己相当的护军辅匡等人,他也不愿主动交往,常常独来独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