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贾诩(4 / 4)

调,从不仗势欺人。

随着曹操年事渐高,立储之事逐渐提上日程。

当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许多大臣都卷入其中。

贾诩深知立储之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因此始终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有一次,曹操私下询问贾诩对立储的看法,贾诩却沉默不语。

曹操问道:“你为何不说话?”

贾诩回答道:“我正在思考一件事。”曹操追问:“思考什么事?”

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的事。”

袁绍和刘表都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儿子们互相争斗,最终身死国灭。

曹操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贾诩的意思,随即下定决心立长子曹丕为太子。

贾诩的这一回答,既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可谓是滴水不漏。

曹丕被立为太子后,对贾诩十分感激。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任命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户,前后共八百户。

又分食邑二百户,封贾诩的小儿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位极人臣的贾诩,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低调。

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多次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辞官归隐,远离朝堂纷争。

他闭门自守,不与其他大臣交往,甚至子女的婚嫁也都选择普通人家,从不与权贵联姻。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

他的儿子贾穆继承了他的爵位。

贾诩一生,历经东汉末年的乱世,辗转于多个诸侯之间,却总能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身,并为自己和家族赢得了显赫的地位。

贾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后人称为“毒士”,因其计策往往直击要害,不计后果,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和动荡。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智谋在三国时期堪称一绝,他对人心的洞察、对时局的把握,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贾诩:“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将他与张良、陈平相提并论,这无疑是对他智谋的高度认可。

然而,也有人对贾诩的道德品质提出质疑,认为他为了自保而不择手段,多次挑起战乱,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但在那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乱世,道德往往是苍白无力的,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贾诩的所有计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和所属群体的利益,这或许是他作为一个谋士的本能。

无论如何,贾诩都以其独特的智慧和生存之道,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和低调谨慎的处世态度,往往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他的智谋,如同深海中的暗流,看似平静,却能在不经意间改变历史的走向,堪称中国古代谋士中的佼佼者。

最新小说: 还说你不是神仙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唐时明月宋时关 大明,我来了!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