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袁绍(4 / 5)

>

谋士审配与逢纪交好,而郭图与淳于琼结党,两派互相倾轧。

当曹操奇袭乌巢(今河南封丘)的消息传来时,张合建议“速救乌巢,否则粮草尽失,大事去矣”,郭图却反驳:“不如乘虚袭击曹操大营,让其回救,乌巢之围自解。”

袁绍犹豫不决,最终采取了“分兵”策略——派少量兵力救乌巢,主力则由张合、高览率领攻打曹营。

结果,乌巢被曹操焚毁,粮草尽失,而曹营坚固,久攻不下。

张合、高览见大势已去,索性率军投降曹操。

乌巢失守后,袁绍大军全线崩溃。

十万大军死伤过半,其余纷纷溃散,袁绍仅率八百骑兵逃回河北。

官渡之战的惨败,不仅让袁绍损失了大量兵力和粮草,更动摇了他在河北的统治根基——青州袁谭、幽州袁熙、并州高干各自拥兵自重,地方豪强也开始离心离德。

公元202年,袁绍在悔恨与忧愤中病逝,享年四十余岁。

官渡之战的失败,固然有诸多客观因素,如曹操的军事才能更为卓越、曹军的战斗力更强等,但袁绍自身的性格缺陷,无疑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他优柔寡断,在关键时刻总是犹豫不决,错失战机;他刚愎自用,听不进逆耳忠言,甚至迫害直言进谏的谋士;他任人唯亲,重用审配、郭图等庸才,却疏远张合、高览等名将;他教子无方,让袁谭、袁尚为争夺继承权而内斗,最终导致河北基业分崩离析。

正如曹操谋士郭嘉在“十胜十败论”中所言:“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此其所以败也。”

袁绍的去世,并未让河北的动荡终结,反而揭开了袁氏集团内斗的序幕。

他生前未明确指定继承人,导致长子袁谭与幼子袁尚争夺继承权。

袁谭驻守青州,得到郭图、辛评的支持;袁尚留在邺城,由审配、逢纪辅佐。两人为争夺父亲的遗产,从暗斗走向明争,甚至兵戎相见。

公元203年,袁谭以“救援邺城”为名,率军南下,却被袁尚击败,退守平原(今山东平原)。

走投无路的袁谭,竟派人向曹操求援,试图借曹操之力击败袁尚。

曹操抓住这一机会,率军北上,先击败袁尚,夺取邺城,再回过头来消灭袁谭。

公元205年,曹操攻破南皮(今河北南皮),斩杀袁谭,青州落入曹操之手。

袁尚与袁熙则逃往幽州,投奔乌桓部落。

公元207年,曹操为彻底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亲率大军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大败乌桓骑兵,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袁尚、袁熙再次逃亡,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公孙康为向曹操示好,将二人斩杀,首级献予曹操。

至此,袁氏集团彻底覆灭,河北四州全部落入曹操之手。

袁绍的兴衰,对汉末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早年诛杀宦官,客观上终结了东汉宦官专权的局面;他首倡讨董,虽未成功,却点燃了天下诸侯反抗董卓的烽火;他占据河北,使得这一地区在乱世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他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却让曹操得以统一北方,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最新小说: 第一权臣 崇祯之军火大明 寒门状元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大明,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