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性格,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
他作战勇猛,又能体恤士卒,逐渐积累起个人威望,成为凉州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东汉末年的凉州,始终是帝国最动荡的区域之一。
黄巾起义后,凉州先后爆发了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等人领导的叛乱,史称“凉州之乱”。
马腾最初以镇压叛乱的将领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却在乱世洪流中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公元187年,凉州刺史耿鄙率军讨伐叛军,马腾应募从军,被任命为军从事。
耿鄙为人刻薄,不善安抚军心,军队行至狄道时发生哗变,耿鄙被乱兵杀死。
主帅身亡后,马腾顺势与韩遂等叛军联合,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帅,成为凉州割据势力的核心人物之一。
这一转变看似是“从忠到叛”的转折,实则反映了汉末地方势力与中央朝廷的离心离德——当朝廷无法维护地方安宁,当官吏腐败欺压百姓,出身底层的马腾选择了与地方势力站在一起,成为反抗腐朽中央的力量。
王国被推举为主帅后,率军围攻陈仓,却被东汉名将皇甫嵩击败。
此后马腾与韩遂等人废黜王国,又因权力分配问题产生矛盾,凉州势力陷入内斗。
马腾与韩遂时而联合,时而攻伐,成为凉州政坛的常态。
这种“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既体现了凉州地方势力的抱团求生,也暴露了其内部难以调和的利益分歧。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李傕、郭汜等人控制长安朝政,为稳定凉州局势,以朝廷名义征召马腾入京,任命他为征西将军,屯驻郿县。
这是马腾首次与中央朝廷建立正式联系,却因与李傕的矛盾而兵戎相见。
马腾兵败后返回凉州,继续与韩遂割据一方。
此时的马腾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将领,而是拥有地盘、军队与赋税的割据诸侯,他控制着凉州东部的大片区域,成为连接关中与西域的关键力量。
在割据凉州的岁月里,马腾展现出复杂的政治智慧。
他一方面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不轻易依附于中原诸侯;另一方面又始终以“汉臣”自居,多次接受朝廷的册封与征召。
这种“半独立”状态,让他在汉末群雄争霸中得以自保,却也埋下了日后的隐患。
他重视农业生产,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减免赋税,安抚百姓,使得凉州在乱世中相对安定,赢得了当地各族民众的支持。
建安初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实际掌控者。
面对曹操的崛起,马腾做出了一个影响家族命运的政治抉择——归心中央,入朝为官。
马腾选择归附曹操,既有现实利益的考量,也有家族传统的影响。
从现实来看,凉州地处西北,与中原诸侯相比实力较弱,长期割据难免面临被吞并的风险;而曹操以朝廷名义行事,归附曹操等于获得了中央的认可,能提升自身的政治合法性。
从家族传统来看,马家作为东汉开国功臣之后,始终以“忠汉”为标榜,马腾内心深处仍有对汉室的认同。
此外,马腾与曹操之间曾有过合作基础,建安七年(202年),袁尚派高干、郭援联合南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