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卢植(3 / 5)

却缺乏卢植的战略眼光与治军能力,上任后盲目冒进,导致汉军大败,黄巾军趁机突围,冀州战局陷入混乱。

直到后来皇甫嵩接替董卓,沿用卢植此前制定的策略,才最终平定了冀州的黄巾之乱。

而卢植虽因谗言蒙冤,但他在平定黄巾之乱中展现出的军事智慧与刚正品格,却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也让世人看到了“儒将”的真正风采——既有文人的风骨,又有武将的谋略。

卢植被召回洛阳后,幸得朝中大臣皇甫嵩、王允等人的力保,才免于死罪,改判“减死罪一等”,贬为庶民。

但他并未因此心灰意冷,而是回到家乡涿郡,继续以讲学为生,等待为国效力的时机。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辅政,东汉朝廷的政治斗争再次升级。

何进为铲除宦官势力,暗中召董卓率军进京。

卢植得知此事后,立即从涿郡赶赴洛阳,当面劝谏何进:“董卓为人残暴,野心勃勃,若召其进京,必为祸乱之源,不如早日打消此念。”

然而,何进刚愎自用,不听卢植的劝告,坚持召董卓入京。

不久后,何进被宦官杀害,董卓趁机率军进入洛阳,控制了朝政,开始了“废立皇帝、屠戮百姓”的独裁统治。

董卓掌权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决定废黜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

他在朝堂上召集文武百官,宣布自己的决定,满朝文武皆因畏惧董卓的权势而不敢反对,唯有卢植挺身而出,厉声说道:“昔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嗣位,淫乱无度,霍光废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

卢植的话,既引用儒家经典中的“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典故,说明废立皇帝需有正当理由,又直接指出少帝并无过错,董卓的行为不合礼法,堪称“冒天下之大不韪”。

董卓见卢植竟敢当众反对自己,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卢植处死。

幸得侍中蔡邕(蔡文姬之父)与议郎彭伯求情,蔡邕对董卓说:“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董卓虽残暴,但也深知卢植的声望,若将其杀害,必失天下民心,于是便赦免了卢植,将其贬为庶民,勒令其离开洛阳。

卢植深知洛阳已是是非之地,若继续停留,必遭董卓迫害。

他在被贬后,并未回到家乡涿郡,而是选择前往幽州(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一带)隐居。

当时的幽州,虽远离洛阳的政治旋涡,但也已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之中——公孙瓒(卢植的弟子)与袁绍正在争夺幽州的控制权,百姓流离失所。

卢植在隐居期间,并未置身事外,而是时常向当地官员提出“安抚百姓、稳定秩序”的建议,力所能及地帮助流离失所的百姓,展现出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之道。

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东汉朝廷暂时恢复了表面的稳定。

汉献帝念及卢植的忠诚与功绩,下令征召卢植回京,任命其为尚书。

此时的卢植已年近花甲,身体日渐衰弱,但他仍以国事为重,毅然回到洛阳任职。

在担任尚书期间,卢植多次向汉献帝提出改革

最新小说: 还说你不是神仙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第一权臣 游戏?还是哲学? 嫡嫁千金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鹰掠九天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唐时明月宋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