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王濬(2 / 4)

,流民也纷纷归附。

这段经历不仅让王濬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他“治国先治民,治军先治心”的核心理念,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265年,西晋王朝建立,天下统一的趋势愈发明显。益州,这个位于西南地区的重要州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伐吴的战略要地和造船的枢纽中心。然而,要想充分发挥益州的作用,就必须有一位贤能之士来治理这片土地。

公元272年,年近五十的王濬被调任为益州刺史,同时兼任龙骧将军,并受命“监梁、益诸军事”。

这意味着他不仅要负责安抚蜀地的民心,还要秘密打造战船,为伐吴做好充分的准备。

王濬初到益州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益州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经济凋敝,民生困苦。

其次,当地的士族对他这个外来者心存疑虑,不太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面对这样的局面,王濬深知当务之急是恢复益州的经济和稳定民心。

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民生。

他首先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心生产。

同时,他积极组织流民返乡,并为他们分配田种,鼓励他们重新开垦荒地。

此外,他还派遣了一批有经验的农官到各地指导耕作,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

为了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王濬亲自前往一线勘察水系。

他发现都江堰虽然历经多年,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于是,他决定对都江堰进行修复和扩建,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经过一番努力,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得到了大幅扩大,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田的灌溉问题,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除了修复都江堰,王濬还下令新修了许多沟渠,将岷江、沱江的水源引入农田,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

在他的努力下,益州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短短三年时间,益州的粮食产量激增,不仅满足了本地的需求,还能够为朝廷上缴大量的粮草。

这为伐吴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让王濬在益州赢得了民心。

在民心逐渐安定之后,王濬开始着手实施他的战略计划。

他深知长江天险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在上游的建平地区秘密建立一个庞大的造船工坊。

这个工坊选址隐蔽,周围环绕着茂密的山林,不易被敌人察觉。

王濬亲自参与战船的设计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力求打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战舰。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一艘艘巨大的“楼船”终于诞生了。

这些楼船长达二十余丈,高度超过十余丈,宛如一座座移动的城堡漂浮在江面上。

每艘楼船可容纳两千余人,船上设有多层楼橹,供士兵们了望和攻击。

为了增强楼船的防御能力,王濬在船身周围安装了厚厚的铠甲,使其能够抵御敌方的箭矢和投石攻击。

同时,楼船上还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射箭和投石设施,让士兵们可以在远距离对敌人进行攻击。

最新小说: 特工传奇之重明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鹰掠九天 第一权臣 还说你不是神仙 游戏?还是哲学? 唐时明月宋时关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嫡嫁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