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开除,绝不容情!”
这些规矩立得清楚,执行起来也绝不手软。
新来的人们纷纷点头,互相提醒,都明白这是在别人的地盘,必须要听别人立下的规矩。
而桃源村的这些针对性村规也确保了未来桃源村不会因为人多而导致脏乱差。
而那些因为招满工而遗憾未能入选的外来劳力,则聚在村委楼外,脸上写满了失落:
“唉,还是来晚了一步!”
“这么好的活计,咋就招满了呢……”
“早知道俺跑快点了!”
然而,他们也没失望多久。
桃溪村的里正赵老七,真是个鬼灵精,早就盯上了这批“剩余资源”。
桃溪村那片待开发的缓坡面积太大,光靠桃溪村的人口去打理进度缓慢。
于是赵老七没事便天天蹲守在桃源村的村委楼门口,见有落选的外来工出来,就热情地迎上去游说:
“这位兄弟!别灰心啊!桃源村招满了,我们桃溪村正要人呢!”
“工钱和这边一样!一天管两顿饱饭!”
“住宿?放心!我们盖结实挡风的工棚,绝不比安居房差多少!”
“来来来,跟我去桃溪村看看!”
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个接一个的把壮劳力“截胡”拉去了桃溪村上工,缓坡开发的进度也立刻提了上来。
两边村子,俨然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又互助共赢的奇妙局面。
另一边,李四璟的农业推广事业也迎来了新的高潮。
他带着自己成功实现“二催二收”的稻草菇,再次开设了新一轮的公开课。
这一次,他别出心裁,特意将亲手种出的鲜嫩蘑菇送到淮月楼,对着掌勺的张秀笑道:
“秀姑,劳烦您露一手,让乡亲们看看这稻草菇的潜力!”
张秀爽快应下,锅铲翻飞间,蘑菇炒肉片香气扑鼻,酥炸蘑菇外脆里嫩,蘑菇鲜汤滋味醇厚。
当然,张秀的厨艺如此“现代化”,全得益于李月兰前段时间手把手的教学。
李四璟将这些美味直接端到了村委楼阅览室的课堂之上。
他一边讲解稻草菇的栽培要点、管理技巧和“一本万利”的经济效益,一边让乡亲们现场品尝。
“嗯!真鲜啊!”一个婶子尝了口蘑菇汤,眼睛一亮。
“这炸蘑菇,比肉还香!”一个汉子嚼得嘎嘣脆,连连称赞。
“没想到这不起眼的稻草,真能种出这么好吃的玩意儿!四璟先生,您真是神农再世啊!”有人夸张道。
品尝过后,大家伙儿对这稻草菇的接受度和种植热情空前高涨。
围着李四璟,七嘴八舌地问着细节,纷纷表示下课回去就要严格按照公开课教的方法,重新规整,好好种植这“点草成金”的宝贝。
这桃源村要说忙碌,当然还是谢铁匠家最忙。
自从六月份开始,谢长河就来找他,要求他给村里打一批公共农具,专门用于之后牧场清理、绿化种树和村道硬化。
所以这段时间,谢铁匠除了给乡亲们打造家用的锄头、镰刀、锅铲等物,平日里带着几个徒弟,马不停蹄地赶制那些开荒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