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禁军阵法后,只罚那孩子抄书,还特意送蜀锦安抚?”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户。潮湿的风涌进殿内,带着摩诃池里的荷香:“当年后唐灭前蜀,是因为王衍荒淫无道;如今我蜀地虽偏安一隅,却也有雄武军十万,剑门关天险。后周若真想打蜀地,何必费力气结盟?玄喆说得对,眼下最大的敌人,是辽人和北汉。他们占着幽云十六州,年年南下劫掠,中原百姓苦不堪言,我蜀地虽远,也迟早会被波及。与其坐看辽人壮大,不如与后周联手,先除了这心腹大患。”
王昭远捧着信,看着上面孟玄喆清秀的字迹,眉头仍皱着:“可……可使团若去了洛阳,万一后周借机扣留使者,或是提出苛刻条件,如让我蜀地出兵出粮,我们该如何应对?”
“苛刻条件?”孟昶转过身,目光落在《天下舆图》上,语气坚定,“只要是为了共敌辽汉,出兵出粮都可商议。但有一条,必须在盟约里写清楚——灭辽之后,幽云十六州归后周,秦、凤二州需归还我蜀地。另外,使团的正使,就派御史中丞毋昭裔去,他为人刚正,又懂中原礼法,定能把事情办好。”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让毋昭裔带上玄喆的山地作战图,还有蜀地特产的蜀锦、蒙顶茶,再备上三万石粮草的文书——就说这是我蜀地的诚意,若后周愿结盟,这三万石粮草,可先运去泽州,支援后周守军。”
王昭远见孟昶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言,躬身道:“臣遵旨,这就去安排使团事宜。”看着王昭远离去的背影,孟昶再次拿起孟玄喆的信,指尖轻轻拂过“一起打辽人”那几个字,嘴角竟微微扬起——或许,他的儿子,比他更懂乱世里的“信任”二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