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站在通讯器前,目光沉稳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能量波动数据。
远古遗迹的信号,意味着什么还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银河的平静不会持续太久。
“边境探测站已经加强监控。”
伊莎贝拉走到他身旁,声音冷静,“如果那真的是某种遗迹启动的迹象,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星耀点点头,没有立刻回应。
他的思绪仍停留在刚刚结束的科技成果展上。
科技共享计划虽已初见成效,但真正推动银河未来的,不只是技术本身,而是掌握技术的人才。
“烈风那边情况如何?”
他问。
“已经在安排巡逻队轮换,确保边境区域无漏洞。”
伊莎贝拉顿了顿,“不过……你打算怎么处理那些私下交换眼神的人?”
星耀嘴角微扬:“让他们看下去。
等他们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时,自然会低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遗迹内部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选拔行动。
星耀亲自拟定标准,设立多个评估小组,从年轻学员中挑选最具潜力的个体,送往各大势力学习先进知识与管理经验。
选拔过程异常激烈。
数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汇聚在遗迹中心训练场,接受体能、智力、战术思维等多方面测试。
有人因体力不支被淘汰,也有人在心理测试中暴露出缺乏团队意识的问题,最终未能入选。
“我们不是在选战士。”
星耀在评审会议上强调,“而是在培养未来领导者。
他们必须具备战略眼光,懂得协作,更要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
经过三轮筛选,最终有四十七人脱颖而出。
他们将被分派到不同势力的核心研究机构和指挥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深度学习。
与此同时,来自各方势力的交流使者也陆续抵达遗迹。
这些使者身份各异,有外星种族的学者,也有人类势力的高级军官。
他们的到来,标志着遗迹正式成为银河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的新枢纽。
迎接仪式在遗迹主广场举行。
烈风负责安保工作,亲自带队巡视每一个角落。
伊莎贝拉则带领一支由多语种专家组成的接待组,确保每一位使者的沟通顺畅。
“你们真的愿意让我们在这里长期驻留?”
一名来自北方联盟的工程师试探性地问。
“当然。”
伊莎贝拉微笑道,“知识是流动的,只有在不断交换中才能挥最大价值。”
尽管初期存在一些摩擦,比如某些使者对遗迹的管理制度感到不适,或是对课程安排提出异议,但在星耀的统筹下,这些问题都被一一化解。
他安排专门的引导员协助适应环境,并组织定期的文化沙龙,让双方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解。
学习交流很快步入正轨。
遗迹内部设立了多个临时教学点,涵盖星际工程、生物医学、能源开等多个领域。
每位学员都有专属导师,定期汇报学习进展,并参与联合项目实践。
一次模拟任务中,一组由遗迹学员与外星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