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二虎不得相斗,可并列为左右先锋。
另以车马两具,并赐公孙阏与瑕叔盈。
七月朔日,郑庄公誓师祭旗,亲统大兵望许城进。
不一时军至许都,见齐、鲁二侯已先在近城二十里下寨,亲自出营,等候郑伯。
三侯相见叙礼,让至郑军大营,请入中军宝帐落座,齐侯居中,鲁侯居右,郑伯居左。
是日郑庄公大排筵席,为二侯接风洗尘,并犒赏三国将士。
次日出兵列阵,郑庄公先派使者至于城下,引弓搭箭,将讨伐檄书射上城去。
书中数明许侯不纳职贡之罪,今奉周子王命,前来讨伐。
许侯本系男爵,国都,城低池浅,兵微将寡,见到檄书,自是惊怕。
但因许庄公素得民心,部下军将皆愿为效力固守,联军攻城,急切未下。
颍考叔身为先锋,要施逞手段,将蝥弧大旗擎于手中,奋力登城,守军不支。
公孙阏见考叔先已登城,想起夺车之愤,忽然自背后一冷箭,正中考叔后心。
颍考叔大叫一声,从城上倒跌下来,登时死去。
瑕叔盈见考叔身死,以为是被守城军士所伤,就地取过大旗,一踊登城,呼喝杀担后面众军望见,勇气百倍,一齐砍开城门。
许庄公易服改装,趁乱出城,逃奔卫国。
齐、鲁、郑侯入城,出榜安民。
许国大夫百里引许君之弟新臣前来拜见,请求饶命延嗣。
齐、鲁二侯各有怜悯之意,各向郑庄公美言,替许新臣求情。
郑庄公也便顺水推舟,将计就计,乃分许国为二,其东使百里奉新臣以居之,西使郑大夫公孙获居之,名为助许,实是监守。
齐、鲁二侯以为处置妥当,称善不已。
百里同许叔拜谢,三侯各自归国。
画外音:其后许庄公老死于卫,直待郑庄公薨后,郑公子忽、公子突相争,公孙获病死,许叔方与百里乘机潜入许都,复整宗庙。
此乃后话,在此明。
郑庄公归国,厚赏瑕叔盈,深恨射死考叔之人。
因命忤作查其伤处,回报箭矢自后背透入,疑是本部军中仇人暗袭,只不知其凶手乃为何人。
郑庄公集合众将,问之再三,无人承认背后下手。
庄公大怒,当即下令。
郑庄公:使从征之众,每百人为卒,召巫史为文,以咒诅之。
不得其凶,绝不罢休!
巫史奉命,文诵咒,三日不停。
众军大惧,亦各咒骂。
咒诅三日将毕,巫史来报庄公,请焚祝文。
郑庄公亲率诸大夫前往校场,众军列阵,共观祝礼。
巫史复诵咒语,后将祝文以火焚之。
焚罢祝文,只见一人蓬垢面,径奔郑伯面前,跪拜于地,放声大哭。
众军看时,见来者竟是公孙子都,出口言,却是颍考叔声音。
公孙子都:臣考叔先登许城,何负于国?被奸臣挟争车之仇,冷箭射死。
臣已请于上帝,许偿臣命。
蒙主君垂念,九泉怀德!
子都罢,猛举右手,插入自己咽喉之郑于是喷血如注,登时气绝。
众将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