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一族生吞腹中之态也。
倘及其长大成人,必将窦氏满门殄灭无遗,彼此我家亦将死无噍类矣。
郭璜:依你之见,则当如何?
郭举:若依儿子之见,不如就此废罢此子,立我岳父为帝。
郭璜:若被太后知道,必不同意,其祸非。
郭举:先斩后奏,有何不可?太后宠信为儿,便如当年汉武帝姑母馆陶公主寡居,宠幸董偃为“主人翁”
者一般。
且不论何人为帝,其仍做太后,有何不肯!
郭璜:既便如此,当有同党臂助,方保万全。
郭举见父亲不再阻拦,于是大喜,便密召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邓磊入府,并二邓之母元氏相互勾结,共同策划,欲杀害和帝刘肇,拥立窦宪。
司徒袁安暗中看破,深为忧虑,每言及国家大事,往往呜咽流泪。
周荣为袁安府吏,甚有文才胆略,常助司徒上书弹劾窦宪、窦景兄弟。
窦宪门客徐齮非常嫉恨,当面威胁,周荣不惧。
镜头转换,汉和帝转回京师洛阳。
因当时窦宪兄弟掌握大权,和帝刘肇与内外臣僚无法接近,相处者只有宦官而已。
因谓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慎机敏而有心计,又不谄事窦氏,便与其密谋,决定杀掉窦宪。
郑众:今窦宪出征在外,手握重兵,一旦事泄,恐其兴兵作乱,陛下暂且忍耐。
和帝:而要耐至何时,方才是了?
郑众:待其回京,还至自家府中,却再理会。
和帝知道郑众多智,于是从之。
其后不久,窦宪、叠等全都回到京城,先入宫参见太后。
窦太后善加褒奖,重加赏赐,命至前殿参见子。
和帝唯唯称赞而已,道:众卿劳苦功高,可先回本府歇息,无事不必上朝。
窦宪等称谢辞出,未出殿门,已是嘻嘻哈哈,笑声大作。
和帝怒恨欲狂,还至内宫,找来郑众,叫道:逆贼欺朕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郑众进言道:下臣以为,陛下意欲夺权亲政,除此外戚,则必依仗宗亲不可。
和帝:卿观举朝宗亲勋戚,其谁可用?
郑众:清河王刘庆特别受到陛下恩遇,颇怀忠义之心,常欲报答陛下。
其又经常进入宫廷,向太后问安,陛下趁便,可以留其住宿。
如此如此,大事可成。
和帝大喜,乃命内侍:清河王入宫之时,立刻奏报,不得隐匿。
内侍:喏。
转过来,内侍来报,清河王入宫,拜见太后。
和帝刘肇闻报,急亲书密旨,命内侍赍持提前候于出宫廊道,私下赐之。
刘庆得旨,揣入怀郑出宫后寻一僻静之处,展开看时,见上面写道:朕欲得《汉书·外戚传》一阅,卿可私向千乘王刘伉借来,送入内宫,切切毋误。
清河王心下会意,遂至千乘王府借得《汉书·外戚传》,后以送书为名,单独进入和帝内室。
二人相对而泣,均恨窦宪跋扈,计议良久,密定除贼之策。
和帝送走刘庆,又命郑众搜集历代皇帝诛杀舅父先例,以为谫除窦氏依据。
镜头转换,内宫剧变未曾动,西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