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往馆驿中听信。
王睿摒退来使,遂唤主薄近前,私下吩咐:某自镇守荆州以来,惟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和,因其智勇兼备,不敢轻启战端。
孙坚既欲借道荆州北上,我想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何不趁此良机借刀杀人,使孙坚击杀曹寅,就此并吞武陵,以归我有?
主薄:主公聪智,人所不及。
然则计将安出?
王睿:我欲将计就计,如此如此。
你即刻作书回复孙坚,就我若助其北伐,甚虑武陵太守袭我之后,断我归路。
彼若助我攻取武陵,便为合兵北伐交换条件,若何?
主薄:此计大妙!
属下这便修书,若有不当之处,再请大人斧正。
于是心领神会,随即笔走龙蛇,顷刻写就,呈于案上。
王睿观书赞道:便是如此。
先生实乃大才,一字难易。
于是盖上刺史大印,再用火漆封固,命人送往馆驿,交付来使,令其回报孙坚。
信使接书拜辞,飞马出城,回营来见孙坚,知如此如此,献上荆州刺史回书。
孙坚览其书信道:文台公勇赴国难,讨伐国贼,乃是大义之举,王某岂敢不附骥尾。
奈有武陵太守曹寅,因受奸贼董卓之命,领兵监视荆州,虎视眈眈。
我若随公出兵北伐,荆州空虚,曹寅必蹑我之后,实为后顾之忧。
早闻文台公乃世之英雄,武功下无对,量曹寅匹夫,岂是将军对手,擒之譬如探囊取物。
若公能奋勇先下武陵,擒而杀之,则荆州安如磐石,我必尽出荆州之兵,以随将军北征。
孙坚得书,未知真伪,心中犹疑不定。
正在此时,营门官忽然进帐禀报:启禀将军,今有武陵太守曹寅,差人前来犒军。
(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