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既奉袁氏旗号造反,我便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亦以袁门诸臣前往劝降,岂非因风吹火,全不费力哉!
董卓:果然妙计,全都依你便了。
于是吕布大搜京师,将袁氏满门老幼全都押至市曹,开刀问斩。
又闯进司徒府,在席间将司徒张温擒拿,就于庭中斩杀。
洛阳城中腥风血雨,瞬间化作人间地狱。
屠杀政敌之后,董卓便奏请升迁王允为司徒,复命韩融等人东出洛阳,劝降诸侯。
韩融等数人利刃在颈,更兼家眷被囚,不得不行,却是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郑因随使先到袁绍大营,宣读袁隗罪状,并晓谕汉献帝劝降招安圣旨,劝令罢兵。
袁绍闻叔父及宗尽皆死难,急怒攻心,又见自家门人故吏皆奉董卓之命前来,遂不问青红皂白,即令河内太守王匡,诛杀胡母班、王镶、吴循等人。
袁术与其胞兄此时倒是合力同心,亦在鲁阳捕杀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奔回洛阳向献帝复命。
献帝闻知袁氏兄弟只顾心系家仇,却中李儒借刀杀人之计,将门人故吏滥杀,深感痛心,却又无可奈何。
当下只可准依董卓所奏,诏告袁氏兄弟为朝廷反叛,令太师兴兵除之。
圣旨下至各郡,诸侯但闻太傅袁隗遭戮,无不悲愤,人人想着为袁氏报仇,反而皆奉袁绍讨董之檄,蜂拥相继起兵西向洛阳,皆打袁氏旗号。
镜头转换,按下袁绍,先表袁术。
袁术兵屯鲁阳,闻报叔父袁隗及阖家三族被害,当下大哭一场,捕杀前来劝降的少府阴循,驱回韩融,便令全军挂孝,即欲兴兵。
临行之前,忽然想起长沙太守孙坚,于是书遣使,请其领兵来助,并为司徒张温报仇。
孙坚在长沙任上,不觉忽忽数载。
因时刻不忘张温奖掖提拔之恩,常有书信往来。
其后闻董卓冤杀张温,不由大恸,拊膺长叹:若当年恩师听我谏劝杀了董卓,朝廷哪里会有这场浩劫?也不必为董贼所害!
自此便有征讨董卓之心,争奈自己兵力太少,只得暂息此念,等待时机。
便在此时,鲁阳信使来到,见到孙坚,递上袁术密书,请求联合兵,讨伐董卓。
孙坚览书大喜,立即点起手下程普、黄盖、祖茂、韩当四员健将,引领荆南兵马八千余人,并数千部曲之众,星夜兼程,前往鲁阳助战。
兵行数日,先锋黄盖遣人来报:前面已到荆州,刺史王睿吩咐城门紧闭,不放我军马入城。
是否攻打,请令定夺。
孙坚观书,便遣来使回复黄盖:当今乱世,城守为保境安民,加强防备亦为常事,我当先礼后兵,遣使通好。
公覆只宜按兵不动,切休攻城。
打信使去后,孙坚复遣部将赍持自己手书,进城求见王睿,历数董卓罪状,请求借道进军,并约其一起出兵,北上会合诸侯。
部将奉命赍书,前往叫开荆州城门,求见刺史,递上主将孙坚手书。
王睿览书已毕,眉头微皱,计上心来,对来使展颜笑道:孙文台将军急公好义,心系汉室,某为大郡刺史,岂有甘于人后之理?将军且往馆驿休息,待某亲自修书,回复文台。
孙坚部将闻此,道谢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