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西凉,在陇、蜀一带享有威名,现在以此细故杀之,恐失军心。
此后若与凉州叛军开战,则其部下兵卒必不肯用命矣。
孙坚:恩师亲领皇家禁军以讨不臣,威震下,依赖董卓之兵为何?今董卓之举止轻上无礼,是其罪一;边章、韩遂于其治下胡作非一年有余,养虎遗患,今兵已至,本应及时进讨,而董卓反不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是其罪二;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其罪三。
古代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果断斩处违犯军纪者以显扬威严,故有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之事。
今恩师留董卓而不斩杀,不惟损折军威,且后必为其所反噬,恩师宜慎重思之。
张温毕竟爱惜董卓之勇,于是含糊道:为师自有对策。
今董卓候于帐外,你且暂先回营,免其对你生疑。
孙坚知道张温宽容仁慈,于此大战将临之际,必不肯杀董卓,于是叹息而出。
中平三年十一月,张温以孙坚为先锋,击败边章、韩遂西凉叛军,旋即大破羌胡族领北宫伯玉于美阳。
眼见胜局已定,张温与孙坚自领中军追剿残敌,同时又兵分两路:遣荡寇将军周慎围击榆中,中郎将董卓西讨先零羌。
二将奉令,各领本部兵马前往。
周慎因大意轻敌,中列军埋伏,以致全军覆没。
董卓甚是乖巧,并未与敌兵正面交战,而是筑坝于河上,令军士在河内捕食鱼虾,以惑边章、韩遂之众,最终竟以全军而还,无一人伤亡。
事已至此,董卓养敌自重之心昭然若揭。
张温闻报,恚怒且悔,但此时再欲诛杀董卓,又苦无罪状实据,只得按捺。
陇西平定,张温奏凯还朝,由司空升任司徒。
孙坚随军征战有功,拜为议郎。
转过年来,长沙人区星反叛,自称将军,聚众一万多人,攻围城邑。
朝廷闻报,接受司徒张温举荐,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叛贼。
孙坚引兵到郡,仅用一月有余,即除区星之患,长沙郡中军民震服。
当时另有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阳举事,庐江太守陆康派人向孙坚求救。
行军主簿劝止孙坚:不得朝廷敕令,不可越界征讨,以免获罪。
孙坚答道:我以征伐为功,越界征讨,是为保全郡国。
倘若以此获罪,无愧于下!
即令起兵驰援。
周郭二人闻孙坚来讨,望风逃遁。
自此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皆平,朝廷检录孙坚前后战功,封为乌程侯。
闪回结束。
董卓闻三公暗通袁绍,复又想起昔日旧恨,岂肯饶过张温?于是不顾李儒谏阻,必要杀之而后快。
李儒见此,也就无话可,只得应诺。
董卓又问:然则关东联军,以何拒敌?
李儒:若依愚计,不如先礼后兵。
董卓:怎样一个先礼后兵?
李儒:袁隗既诛,其门下大臣皆怀恐惧,必惟太师之命是听。
可请子下诏,便使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镶等袁门弟子,前去晓谕劝降各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