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大志,来至曹操帐下,遍览左右,见文臣中荀彧叔侄胸怀奇谋,武将中典韦勇不可敌,自己均非敌手。
因欲建立奇功,为曹孟德所重,遂主动献计,上书曹操。
其书略云:
东郡向归兖州所辖,圣人所居,人杰地灵。
然地狭民少,不足以得展鲲鹏之志,成就王霸之业。
兖州刺史刘岱死于黄巾,至今兖州无主,王命断绝。
不才世居东郡,愿往服州中世家大族,请明公前往担任州牧,以此为基,成就王霸之业,未知明公尚有意乎?
曹操正不甘心仅任东郡太守,大喜从之,赐以金帛,使其前往游。
陈宫先至济州,设下盛宴,会集济州相鲍信,及兖州别驾、治中等官,与众人道:今下分裂,而兖州无主。
东郡太守曹公孟德,是为前汉丞相曹参之后,命世之才。
我等若迎来兖州为牧,必可使本州安定,黄巾灭迹。
得此明公,共保桑梓百姓,不亦可乎?
鲍信早在洛阳之时,便与曹操相交甚厚,深然陈宫之论,兖州诸吏也都欣然从命。
陈宫大喜,遂同兖州吏万潜等人亲到东郡,迎接曹操担任兖州牧。
曹操平空得了兖州重郡,有了立足之地,心中如何不喜?于是重赏陈宫,令其领兵屯留东郡,待之甚厚,有如父子。
兖州大事粗定,诸事安稳,这一日曹操在帐中闲坐,忽然思想起老父曹嵩,当年尽出家资助自己起兵讨董,如今年老独居琅琊,晚景孤单,不由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孝心即动,曹操乃与泰山太守应劭商议:我欲往琅琊郡,迎取父亲与兄弟曹德,及一家老四十余人,前来兖州相会,共享伦之乐,公以为如何?
应劭:此人伦大义,有何不可?今兖州初定,明公不必自往,某愿稍尽奔走之劳。
曹操大喜:如此有劳使君,事毕再容重谢。
应劭领诺,也不甚以为意,乃派县中衙吏,率领数十卫兵,持书前往琅琊。
曹嵩得了儿子手书,见已为兖州牧守,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即便命令儿子曹德,收拾家资行李,装了几十大车,在应邵军士保护下向兖州行进。
这一日逶迤西来,道经徐州,打算穿城而过。
守城吏见其人众车多,问明来历,不敢随意放行,派人急报徐州太守陶谦。
字幕: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
镜头闪回,叙述陶谦来历。
陶谦初为诸生,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
后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
中平五年,徐州黄巾大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黄巾叛军,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
尔后听从王朗、赵昱建议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闪回结束,徐州府衙。
陶谦早闻曹操大名,向欲结纳。
闻报曹嵩路过本境,遂亲自出城迎接,迎入府中大设筵宴,盛情款待了两日。
到第三日,曹嵩不顾挽留,力辞要校
陶谦亲送出郭,特差都尉张闿引领部兵五百,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