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安平太守,父潘芘为琅琊内史。
镜头闪回,潘岳少年之时,随父宦游中原诸郡,就读洛阳太学。
二十余岁,潘岳正式入仕。
先供职于权臣贾充幕府,其后历任京官,自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因见尚书仆射山涛、吏部王济、裴楷等皆受宠,心怀憎恨。
忽一日,潘岳一时兴起,为显露胸中才华,遂题歌谣于宫门之柱。
其歌辞曰:
阁道东,有大牛。
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画外音:阁道是通往宫廷之路。
潘岳在歌谣中把山涛比作大牛,形容其愚蠢笨重,而王济用绳子套住牛颈,裴楷在前拉着牛鼻缰绳,和峤或前或后不断催赶大牛。
山涛等人见此歌谣,心甚厌恶,于是奏准子,将潘岳左迁为怀县令。
潘岳在县政绩斐然,复被朝廷召至京城。
后因犯事免职,不久复为太傅杨骏主簿。
太傅杨骏诛夷三族,潘岳亦在被诛之列,幸得好友公孙弘救之,迁为长安令。
其后因与石崇附会贾谧,又迁升黄门侍郎。
贾谧喜好文学,开阁延宾。
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会陆机、陆云,齐国左思,中山刘舆、刘琨等名士皆归附之,常饮宴于石崇金谷园中,号曰金谷二十四友。
潘母见此,常作规劝:我儿虽然多才,但性轻躁,容易惹祸上身;今又趋赴世利,与贾谧等人结党,此丧身之本也。
潘岳:不劳母亲忧心,孩儿受教。
潘母:我儿若能急流勇退,虽然不做显官,家中积蓄亦可安度此生,有何不可?
潘岳:喏,孩儿谨遵母命。
口中虽然如此应喏,然而始终不改其谄媚之性。
闪回结束。
欧阳建来到洛阳,面见潘岳,呈上舅父石崇书信。
欧阳建:那孙秀是个卑鄙人,今索取绿珠不成,其后必欲谋害我舅父,并诛连亲朋好友。
明公及贾谧等金谷二十四友,自也难免。
望公设谋自保,先下手为强。
潘岳:此言是也。
公且回报令舅,某自然全力谋之。
欧阳建施礼道劳,告辞而去。
潘岳为救同党,更为自己性命,便依石崇所,来见淮南王司马允。
司马允:潘公久不登我门矣。
潘岳:自皇后被害,我等动辄得咎,因此不敢串门。
今冒死来拜,是望大王救命也。
司马允:何出此言?
潘岳:赵王能除贾氏一族者,全凭齐王、梁王及大王三位殿下合力助之也。
今一旦成功,便委功臣于脑后,且每行骄纵僭越,与孙秀独揽朝纲,篡逆之心人皆尽知。
司马允:量一区区孙秀,有何能为。
潘岳:大王之言是也。
那孙秀何人,当此大位?其不过下人吏,并曾为家父下属。
当时某因不惯其为人狡黠,常加鞭挞,为其深恨;且闻大王亦曾面斥其非,以彼人睚眦必报心性,定皆怀恨在心。
今孙秀得势,某闻其正在罗织罪名,谓臣和石崇阿附大王,欲同谋逆反,齐王、梁王殿下等亦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