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
嘱罢而卒。
张茂既死,群臣依其遗嘱白恰入葬。
赵王刘曜闻之,遂遣使立张茂子张骏为凉州牧,封凉王。
镜头转换,复说前赵。
字幕:刘胤,赵主刘曜世子。
年十岁时即身高七尺五寸,多力善射,骁健如风。
当靳准之乱时,刘胤与其母逃于黑匿郁鞠部,得免于难。
值陈安既已败亡,乃自言己之身世于郁鞠王。
郁鞠王大惊,于是敬以诸侯之礼,并使人送还刘曜。
刘曜忽得此子回来,闻说过往免难之事,不由悲喜交加。
于是登殿,使与群臣相见,当众说道:朕今得世子归国,其材器过人,且历涉艰难,深为可悯。
孤欲效周文王及汉光武帝以固社稷,而使为太子,可乎?
左光禄大夫卜泰抗言谏道:文王定嗣于未立之先,则可。
光武帝以其母失恩而废太子,此岂足为法?向晋室若以东海王为嗣,未必不如今之明帝也,且不致于如此大乱。
世子刘胤文武材略,诚然高绝于世,然太子刘熙孝友仁慈,亦足为承平贤主。
况东宫乃民社所系,并无丝毫过错,岂可轻动!
若陛下果欲替嗣,臣即请效死东宫,不敢闻命。
众臣皆知卜泰乃刘胤之亲舅公,今日竟当廷为太子抗言,无不惊讶。
刘曜闻听此言,心思太子刘熙乃羊后所生,今羊皇后已死,亦不忍废之。
又因卜泰实属忠义之举,于是说道:公言是也。
既是如此,朕不废太子,更使卜泰领太子太傅。
封刘胤为永安王,都督二宫禁卫,录尚书事。
卜泰、刘胤:臣领旨谢恩。
镜头转换,复说成汉。
成汉主李雄:皇后任氏无子,朕欲立亡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众卿以为可否?
群臣出班固谏:陛下不可。
皇后无出,请立庶出诸子。
李雄:我兄李荡乃先帝嫡统,有大功于国,大事垂成之时而不幸亡故,朕袭其之位,常为悼念。
且李班仁孝好学,必能负荷先烈,光大我汉国。
太傅李骧苦谏:先王立嗣子者,所以明定位分而防篡夺也。
今有诸子皆不得立,反立侄儿,实乃祸乱之源。
昔宋宣公、吴余祭之事,足以观矣!
李雄只是摇头,坚执不听,终立李班为嗣。
李骧退而流涕:我成汉立国未久,其乱应自此始也。
李班既被立为太子,遂谦恭下士,动遵礼法。
李雄甚加宠爱,此后每有军国大事,必令其参与谋划。
李班遇事剖析,倒也顺情入理,头头是道。
镜头转换,复说东晋。
太宁元年,晋明帝设立永嘉郡,即东瓯名城温州,又名鹿城,郭璞当年亲为选址。
太宁三年二月,明帝设朝,诏命追封因死于王敦之乱者。
司马承、戴渊、周顗、甘卓、虞望、郭璞等人,各都赠谥官爵。
王导奏请为周札录功追赠,明帝从之,诏赠与戴渊、周顗同例有差。
群臣请立世子司马衍为皇太子,明帝悦而从之。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