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徐州之兵,于是郗鉴未敢南行。
叛军与朝廷之兵对峙年余,胜败未分。
咸和三年,温峤欲救建康,率军屯集于江州城外以待。
苏峻意欲战决,遣使催促韩晃进兵,前至慈湖。
司马流为人平素怯懦,闻而大惧,以至吃饭之时,夹菜不能送到嘴中,汤汁淋漓,洒满前襟。
闻报韩晃遣将在营外骂阵,只得出城迎战,勉强列阵。
鼓角声中,韩晃驱军大至,冲入阵中,一刀将司马流斩于马下。
官军溃败,逃回建康。
苏峻听闻前方得胜,自率大军横江而下,将欲南渡,进击建康。
庾亮将兵出拒,连战连败,渐至危殆。
陶回复又进言:苏峻积年领兵,颇晓军机。
其知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率水军沿江直下,必舍舟登岸,引步兵向小丹阳南兼道而进。
我宜先伏兵在此,则苏峻一战可擒。
庾亮见陶回夸苏峻善会用兵,心中不喜,又不用其计。
苏峻果如陶回所料,遣兵从小丹阳步行前来。
只因夜间迷失方向,至天明方寻道至青溪栅,整列队伍,令扎营造饭传餐。
伏路军探知,回报城中。
庾亮大悔道:我不听陶回之计,今果中贼人之谋!
只得下令,命将重兵列于宣阳门内,以待敌人来攻。
建康城中满朝权贵闻说叛军兵临城下,恐再罹祸乱,家财不保,均先顾自家,急遣家人顺江东下避难。
惟有左卫将军刘,独送妻孥家人入于宫中陪伴后妃,以安天子之心。
成帝闻叛军兵临城下,不由大惊失色,急请舅公庾亮遣将御敌。
庾亮无将可派,只得诏命卞壶引兵出城,以敌苏峻。
当时卞壶背生痈疮新愈,创口未合,只得扶痛而起,顶盔贯甲,率城内禁军出西陵。
苏峻兵尽为精锐,勇不可当,卞壶大败,复拒敌兵于青溪栅。
苏峻令趁风放火,焚烧朝廷台省诸营皆尽。
卞壶眼见势危,大喝一声,寻苏峻交战,背上疮口崩裂,血透战袍而死。
其二子卞胗、卞盱各引部兵来救其父,亦战死于乱军之中。
尸体运回城中,卞壶妻裴氏抚尸哭道:父为忠臣,子为孝子,我卞氏一门复有何恨!
朝臣闻之,皆叹息谓: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集于卞氏一门!
苏峻既杀卞壶父子,遂引兵杀入石头城来。
丹杨尹羊曼据守云龙门,与黄门侍郎周导、庐江太守陶瞻拼力抵抗,亦都战死。
庾亮领兵在宣阳门准备抵抗,士卒尚未成阵,便见苏峻兵大至,遂皆弃甲逃走。
庾亮见不能战,便与三位胞弟引数百亲兵逃离,意欲出奔浔阳,投靠温峤。
侍中钟雅正襟守立宫门,问道:大人欲往何处?
庾亮自觉惭愧,顺口说道:我去搬外兵回来,匡扶国难。
朝廷之事,凡委托于公。
钟雅冷哼一声,答非所问:今日栋折榱崩,是谁之咎耶!
庾亮脸色一红:今日之事,不复言也。
卿当观我此后克期之效耳!
钟雅大笑:事已至此,还有甚么克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