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着作郎。
魏道武帝拓跋圭见崔浩擅长书法,常使其侍于左右。
明元帝拓跋嗣初即位,拜崔浩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为明元帝讲授经书。
每当去郊外祭祀天地,崔氏父子都乘坐轩轺车,时人羡慕不已。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刘裕大胜魏军西去,不顾后路。
齐郡太守王懿以其地降魏,上疏言称刘裕引军在洛,宜兵绝其归路,可不战而克。
魏帝以为善策,于是请问崔浩:刘裕前军已至潼关。
以卿观之,其事可得济否?
崔浩答道:姚兴好养虚名,而无实用。
其子姚泓又犯其老子之病,以致众叛亲离。
刘裕乘其危而伐之,且兵精将勇,以臣观之,克之必矣。
魏明元帝:卿言极善。
然则依卿之见,刘裕武功,与慕容垂相比而何?
崔浩答道:刘裕胜于慕容多矣。
慕容垂承父祖世君之资,生便尊贵,同类归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刘裕则出身寒微,不阶尺土之资,不因一卒之用,奋臂大呼而夷灭桓玄之乱,又北擒慕容,南摧卢循等辈,僭晋陵迟,遂执国命。
今刘裕若平姚泓而还,必篡其主,其势然也。
然秦地戎夷混并,虎狼之国,刘裕即使留兵亦不能守之。
风俗不同,人情难变,欲行荆扬之化于三秦之地,譬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走,不可得也。
若留众守之,必资于寇。
今以秦之难制,一二年间岂刘裕所能哉?陛下且可治戎束甲,息民备境,以待其归,秦地亦当终为我国所有,可坐而守也。
魏帝又问:刘裕已入函谷关,有进无退。
我若南袭彭城、寿春,刘裕何能自立?
崔浩答道:西北二寇未殄,陛下不可亲御六师。
秦国兵众虽盛,而将无韩信、白起;长孙嵩有治国之用,无进取之能,非刘裕敌手也。
臣谓待之不晚,陛下冷眼观之即可。
明元帝笑道:如卿所说,天下人物皆为卿量审已定矣。
崔浩答道:臣尝私论近世人物,不敢不奏上闻。
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
明元帝大悦,赐以缥醪酒十觚,水精戎盐一两:卿言若此盐酒,朕故与卿同其旨也。
虽然认为崔浩之谏乃金玉良言,犹命长孙嵩、叔孙建各简精兵,俟刘裕兵西入函谷不归,便南侵彭城。
四月中旬,刘裕进至洛阳,为防止魏军袭击,停军两月以部署后军防卫。
七月,刘裕至陕,使部将沈田子、傅弘之进入武关,后秦守将逃走。
沈田子进占青泥,秦主姚泓命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都屯兵峣柳阻击。
八月,刘裕大军进至阌乡,屯于潼关之东。
王镇恶与沈林子前来参见,皆喜极而泣,至此前锋大军得资军粮,军威大振。
刘裕顾虑沈田子军力薄弱,便派沈林子率军前往支援,牵制秦军侧翼。
沈林子未至之时,沈田子正欲准备攻击峣柳。
姚泓本欲率军迎击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