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世伏可汗之弟。
吐谷浑原为鲜卑族一支,西晋五胡乱华之时建国,前后立国共三百余年。
大业五年,隋炀帝曾大举进攻吐谷浑,伏允遁走,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立其质子慕容顺为王。
其后伏允乘隋末中原战乱又回,收复四郡故地。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平灭天下诸路反王,慕容顺自江都来归。
高祖遣使与伏允通和,并令其出兵进讨割据凉王李轨,战于库门。
贞观年间,伏允可汗年事已高。
大臣天柱王独揽权柄,亲附吐蕃,故此屡次寇边,又扣押唐使赵德楷。
鄯州刺史李玄运上奏建议,请出兵掠取吐谷浑青海良马,以解决唐朝牲畜不足问题。
太宗览奏,遂决定出兵讨伐吐谷浑。
遍选朝中大将,欲拜为西征主帅,左思右想,虽然朝中将星林立,但觉除被誉为“大唐军神”
代国公李靖之外,再无更加合适人选。
但考虑到当时李靖已是六十四岁花甲老人,而且腿脚不便,为此李世民颇费踌躇。
李靖此时虽已致仕,但常在中书及门下省走动,听闻天子欲征吐谷浑,便马上向宰相房玄龄主动请缨:公且转告陛下,李靖虽然年老,犹比当年廉颇年轻,固堪一行也。
房玄龄将其此言转奏,太宗大喜意决,并赐李靖灵寿杖一把,以方便其走路。
闪回结束,贞观九年夏,李靖率六路唐军至于陇西,寻找吐谷浑军主力作战。
任城王李道宗遭遇伏允于库山,率众突袭,先旗开得胜,杀敌千余。
伏允见战之不利,又重施故伎,放火焚烧草地逃走。
西征唐军多为骑兵,草地被烧,战马无以为食,于是陷入困窘。
李靖召集诸将计议对策,众家总管大将争论多时,最后皆谓:我十数万铁骑至此,若无足够牧草,远征极为冒险。
不如趁此小胜撤军,待来年牧草复生,再来征战不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靖见侯君集始终不言,便即问道:诸公皆主撤兵,未知将军之意若何?
侯君集虽然贵为兵部尚书,但却是李靖亲传兵法武艺,乃为鬼谷门下弟子,故此不敢在掌门师尊面前放肆畅言。
今见师父相问,遂开口答道:末将意见,异于众人。
李靖:尽管讲来,有何妨碍?
侯君集:诸公皆以马无牧草,其实今当盛夏,牧草丰茂,水分充足,岂得遍燃?且若衔尾急追,伏允再无时间放火,所烧者只是眼前十数里草原而已。
况吐谷浑乃游牧民族,向视牧草为命,我若不追,又岂肯再烧?依某之见,应奋起直追,伏允一鼓可灭。
诸将不服,反驳道:前番段志玄等粮草充足,犹无果而归,今其状相同,何谓必胜?
侯君集答:段志玄军无果而还,是因才及鄯州,胡虏已至城下。
盖当时敌虏兵力未损,各部犹为完实,齐聚一处,部众皆为伏允所用故也。
今其因被任城王一败之后,各部皆作鼠逃鸟散,兵力不复集中。
且其西逃大漠,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我大军趁此疾趋以进,取之易于拾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