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十余人,然后分兵占领宫城各处宫门。
与此同时,太子亲率东宫卫士赶到肃章门,斩关而入内苑,到处寻找韦皇后与安乐公主。
韦皇后历经大难,对于宫变尤其敏感,听得宫门喧哗,便知不妙,急与公主逃入别院,深藏不出,一面派出贴身宫女,去向皇帝报警。
太子遍寻皇后及安乐公主不见,忽思昭容上官婉儿一向与韦后勾搭,且与武三思通奸,便率兵扣阁呐喊,索求宫中内侍将其献出。
上官婉当时正与中宗皇帝在阁中对弈双陆,听到门外太子声音,便知其欲杀己。
于是心生一计,向天子奏道:太子深夜带兵入宫,径奔此处,必是先杀臣妾,复诛皇后,终弑陛下。
所谓一不做,二不休,其今夜不夺大位,绝不肯罢手也。
中宗李显信以为实,便不敢遣使出外诘问,急与上官婉儿自后门逃出。
此时韦皇后、安乐公主所遣内侍正好赶到,中宗遂又会集皇后、公主,使上官婉儿前导,摸黑间道行至玄武门,爬上门楼躲避。
喘息稍定,急遣内侍持玺往调右羽林将军刘仁景,使其前来护驾。
时间未久,刘仁景率领羽林飞骑百余人驰至,将兵马排列在玄下门楼之下,自己上楼参驾。
中宗见刘仁景来到,惊魂少安,吩咐道:把住通道,若叛军来时,千万休使其上楼。
刘仁景道:陛下望安,只要微臣三寸气在,绝不使一人得近楼门!
消息传至朝廷,当时宰相杨再思、苏壤、李峤值守省台,闻报大惊,急请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入宫,调集禁兵二千余人,命守于太极殿前,闭门坚守。
宫门方闭,李多祚已率先来到玄武楼下,欲要上楼,但被禁卫军拦阻。
此时太子李重俊在内宫因遍寻韦后不到,又见上官婉儿逃走,亦率东宫卫士到至玄武门,与李多祚会合。
李重俊问道:是何人在此楼之上?因何有如许多飞骑在此?
李多祚因不知内情,茫然未答。
刘仁景忽下楼来,到至二人马前问道:太子来此何干?天子及皇后在此,还不将兵马退去,是欲要造反耶!
李重俊闻此犹豫,遂止住兵马,向刘二景道:卿身为臣下,敢对太子如此无礼耶?既我父皇见在楼上,使其登楼以见,我便退军。
刘景仁见太子如此说法,不敢针锋相对,当即命令众军坚守楼口,自己上楼面见中宗、皇后,报说皇太子欲求拜见,分说起兵原因。
中宗李显闻奏,沉吟未答。
时有宫闱令杨思勖在侧,亦是武三思一党,上前奏请道:本朝自太宗文皇帝以来,玄武门向来是三尺禁地,并有遗制,无论何人,只要持兵至此,皆谓谋反。
便请陛下赐旨,臣不敢惜此身,便率卫士出击,平灭反贼,擒太子以献!
李显此时心绪已乱,不假思索,便即许之。
杨思勖遂仗剑下楼,来至两军之前喝道:何人敢将兵至此,露兵于陛下之前?
李多祚见皇帝不出,知道今日之事不能善罢,遂向爱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扫视一眼。
野呼利亦是靺鞨族人,当时担任前锋总管,领会岳父之意,乃执刀上前。
杨思勖怒道:你持兵上前,是欲弑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