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
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及四百部众被俘,战死无数。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切正如王忠嗣预料,石堡城一战,果然得不偿失。
唐玄宗闻报却是大喜,以为不世边功,哥舒翰亦因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赐绢物千匹,庄园一座,并加摄御史大夫,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天宝十二年,哥舒翰再次击败吐蕃,攻占洪济、大漠门等城,占据九曲之地。
至此,唐军在河西、陇右占据绝对优势,与吐蕃界线已推进到青海湖以西。
十三年七月,哥舒翰在九曲设置洮阳、浇河二郡,成立宛秀、神策二军。
画外音:神策军后在唐代宗逃难时护驾有功,入京成为朝廷禁军,唐德宗、宪宗时常以此军讨伐藩镇,长安西北两面防御吐蕃重任,也由神策军承担。
至于素日宿卫京师及四出征战,神策军皆为顶梁之柱。
哥舒翰由此功成名就,每次承奉帝旨,皆骑白毛骆驼入朝,日行五百余里,风光非凡。
自天宝以来,朝中宰相与藩镇大将之间关系极为微妙,以至互为攀援。
先是李林甫为相之时与安禄山交好,其后哥舒翰则与杨国忠融洽。
杨国忠取代李林甫为相,便极力拉拢哥舒翰,一边打压安禄山。
唐玄宗得知哥舒翰与安禄山、安思顺关系不睦,趁三人一同入朝之机,欲撮合其冰释前嫌。
乃派宦官高力士设宴款待哥舒翰与安禄山,命两人以兄弟相称。
安禄山虽长相愚蠢,但极富贼智,深知天子心意。
又寻思此时自己靠山已倒,杨国忠用事,于是酒足饭饱之际,主动向哥舒翰示好,攀亲扯情。
哥舒翰:我与你有甚亲情可攀?
安?山:我父是胡人,母为突厥人;贤弟父为突厥人,母是胡人,正所谓血脉相同,怎令愚兄不感到亲近哉?
哥舒翰:野狐嗥窟,是乃忘其根本,不祥之兆。
哥舒翰深受皇恩,怎能不尽心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禄山咂摸半晌,以为哥舒翰是在讥讽己为胡人,不由勃然大怒,指着哥舒翰破口大骂道:我以诚意相待,尔突厥逆种,竟敢如此说话,对某指桑骂槐!
哥舒翰正要回骂,高力士连使眼色,只得隐忍不言。
哥舒翰屡立战功,加上宰相杨国忠着意拉拢,是以官运亨通,冠于当朝。
但亦因嗜酒如命,醇酒美人时时相伴,以致身子渐被淘虚,渐渐再无当年威猛睿智。
安禄山起兵反唐之时,哥舒翰入朝面圣行至土门军,因洗澡导致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方才苏醒,落下半身不遂遗症,回京以后,只好在家中闭门不出。
唐玄宗既信宦官边令诚诬陷,斩了封常清、高仙芝,忽然想起哥舒翰病废在家,于是只得遣使赍旨往府中宣召,命其挂帅。
哥舒翰以身体有恙极力推辞,天子不允,最后只得接受任命,带病出征。
玄宗又命田良丘充任行军司马,马军指挥王思礼、步兵指挥李承光等为将,与哥舒翰领军二十万,赴潼关拒敌。
出师之际,唐玄宗亲自饯行,命百官到郊外相送,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哥舒翰寄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