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接到书信大为惊怒,皆复书责骂其不为朝廷死节,有失大臣体面,并无一个投降。
安禄山大失所望,命将哥舒翰囚在禁苑之中,不复以其为意。
灵宝之战使战场形势急转而下,长安东门洞开,再也无险可守。
唐玄宗万般无奈,只好收拾金银细软珠宝,带上杨贵妃姐妹,提携皇子皇孙,率领满朝官员,弃城而逃。
并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率禁军一千人保护车驾。
太子李亨亦率二千东宫卫队,为父皇及后妃殿后。
三四千余众,仓皇离了长安故都,向西而行。
论说此次仓皇出逃,并无具体行止。
但依着宰相杨国忠意思,是要经由河西进入汉中,逃往蜀地成都,再待机卷土重来。
明皇玄宗此时身不由己,无可如何,也只得再次听从,且自由他。
一众君臣将佐出离长安,向西不知行了几日,车驾队伍行至马嵬驿。
唐明皇在车上眼见夕阳如血,又觉身心俱疲,乃命就地扎营,自与贵妃杨玉环歇驾于馆驿正殿之中。
陈玄礼率一百禁军驻于中庭护驾,余兵皆随太子扎营于馆驿之外。
太子李亨当年已四十六岁,被立为皇嗣十八年来,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屡献谗言排挤陷害,几度蹉跌沉浮。
十余年来一味韬光养晦,每日里如临深渊,似履薄冰。
此时见父皇因宠信杨国忠,终致天下大乱,抛离故都长安,踏上流亡之路,乃决心趁此机会除去奸相,并夺军权皇位,一报当年之恨。
李亨屯兵马嵬驿外,见父皇已入内歇息,知道时机已至,失不再来。
于是升坐中军宝帐,召集东宫亲信密议,就问诸将下步行止。
当下众意一致同心,要除去杨氏兄妹,兼夺皇位。
太子于是意决,即派常侍李辅国为使,去拉拢陈玄礼密谋兵变,先杀杨国忠。
李辅国领命,来到中庭求见陈玄礼,将太子计划告之。
陈玄礼听罢兵变之谋,沉吟不语。
李辅国见此情状,遂冷笑道:将军且要仔细忖夺才是。
太子殿下与杨国忠誓不两立,举朝哪个不知?只因当初杨国忠掌管天下诸镇节度使,又与高仙芝结交,故此奈何不得他。
如今玄宗陛下避乱出逃,所带三千禁军,太子东宫卫队独占两千,禁军精锐飞龙禁军亦皆听命。
两个太孙广平王与建宁王,又典亲兵扈从,将军自忖能与抗乎?且杨国忠已成众矢之的,将军宁与此国贼殡葬耶!
陈玄礼因与众军同行同宿,自知军心皆怨,恨不能生食杨国忠之肉,听罢心意遂决。
于是答道:公公请回,某愿惟太子殿下马是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辅国出庭回奏太子,报说大事已定。
陈玄礼唤来心腹卫士张小敬等十数人,暗地吩咐,布设妙计。
张小敬等领命刚出,见宰相杨国忠骑马从驿中出来,被二十几位吐蕃使者拦住,向其陈诉无食之苦,并请示归途。
便在此时,禁军中忽有人大声喊叫:杨国忠与胡虏密议,意欲谋反!
杨国忠闻声大惊,见事不妙,急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