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苛责。
哥舒翰因有高仙芝、封常清前车之鉴,当然知道抗命后果,于是彷徨无计,只得奉旨出兵。
天宝十五年六月四日,哥舒翰集合二十万军马,恸哭出关东进,驻扎于灵宝西原。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七十里狭窄山道。
叛军早已依山傍水设伏,唐军出关迎战,主客之势由此逆转。
六月初八,两军决战。
唐将王思礼率五万精锐一马当先,庞忠等诸将率十万大军紧随其后,另有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叛军故意示弱,唐军中计,一路被诱进狭隘山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听一通鼓响,号角长鸣,两侧山上忽然伏军大起,无数滚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
唐军在隘道上没有周转余地,立时死伤枕籍,遭到重创。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开路,叛军便将数十辆草车点燃推下山谷,烈焰熏天。
唐军被烟熏双目,只知胡乱放箭,直到日落时分,弩箭用尽,未伤到敌人分毫。
叛军统帅崔乾佑见时机已到,遂令精锐骑兵从唐军背后杀出,前后夹击。
唐军乱作一团,溃散逃命,掉进黄河淹死者数万之众,号叫声惊天动地。
败军争相挤上粮船,数百艘运粮船不胜载荷,都沉入黄河之底,最终上岸者仅有十之一二。
逃回唐军却又掉入潼关城外自己所挖堑壕,填满深沟,后面败军踏尸而过,跑回潼关。
哥舒翰派人清点人数,报说二十万大军仅剩下八千余人。
哥舒翰遭遇平生未有大败,不由仰天痛哭,慨叹自己常胜将军声名,至此付诸东流。
崔乾佑由是乘胜大进,率军抢占潼关。
哥舒翰撤到关西驿,令张贴榜文招揽失散兵卒,想要继续把守潼关。
军中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百余骑兵包围驿站,入见哥舒翰道:贼兵至矣,请元帅上马迎敌。
哥舒翰不知是计,走出驿站上马。
火拔归仁及众将却在马前叩头劝道:此番大帅拥二十万兵马,一战而没,有何脸面再见天子?且不见高仙芝与封常清遭遇乎?请大帅献关,投降安禄山!
哥舒翰不从,火拔归仁就将其双腿绑于马腹,押出潼关,往东来投叛军。
正往东行,恰逢叛军前锋田乾真赶到。
火拔归仁将哥舒翰呈献,兼程送往洛阳。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安禄山见哥舒翰浑身上绑,被推上大殿,不由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喝道:匹夫!
你过去一直看不起我,现在却又如何?
哥舒翰此时已完全丧失英雄胆色,居然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道:小将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
陛下乃拨乱之主,天命所归,今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愿为陛下招降,一举平定三方唐军。
安禄山大喜,遂尽释前嫌,将哥舒翰封为司空,又命人将火拔归仁拖下去斩示众,以向哥舒翰示好。
可叹此辈:背主忘恩为求荣,不料反将一命倾。
哥舒翰见斩了火拔归仁,心中怨气稍舒,于是寄书昔日手下诸将,命其向叛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