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气急败坏,纠集战船数百艘,置火船于前,军船随后,欲乘流直下烧毁河阳桥,切断三城联系。
李光弼见敌军在上流头组织战船,偏又早就料着,乃命唐军以数百艘战船,皆在船上捆绑铁叉长竿叉,横隔水面迎战。
燕军火船被阻,不得近桥,反而烧着自家军船,因水流湍急,无法躲避。
李光弼命众军在桥上以石炮石,击沉燕军着火船只,军士纷纷落水,死亡大半。
史思明连败,恼羞成怒,又派兵至河阳之西,企图断绝唐军粮道。
燕军行动又为唐军细作侦知,回报主帅。
李光弼遂亲自率军至野水渡防御,将自己行踪故令燕军细作得知。
天黑以后,李光弼留部将雍希颢率兵千人把守野水渡营栅,自己则潜踪返回河阳。
史思明认为李光弼长于守城,不善野战,今既离城至野,便派骁将李日越率骑兵五百,欲于夜间前去劫营,务必生擒李光弼。
李日越引军奔至野水渡,却被雍希颢使空营计围住。
兼又得知李光弼早已离去,不敢回见史思明复命,只得率部投降唐军。
雍希颢带李日越到城中来见主帅,李光弼厚加款待,遂收为心腹。
李日越与燕军骁将高庭晖相厚,以书暗地相招。
高庭晖决意投降朝廷,便自动入见史思明请战,蒙史思明允准,带本部军临阵倒戈,也投降了李光弼。
史思明接连受挫,暴跳如雷,便孤注一掷,率主力大军倾营而出,再次进攻河阳。
李光弼以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河阳南城,自率中军屯于中潬城。
燕将周挚先攻南城,被李抱玉击退,遂舍南城,转而全力进攻中潬城。
周挚恃其势众,命前锋大将安太清率士兵填堑开栅,直逼中潬城下。
李光弼带领士兵连夜在城外深挖战壕,又在战壕内侧摆放栅栏,以拦截燕军冲锋。
接连数日攻守,每次燕军突破栅栏,唐军就出城回击,然后迅再次构建栅栏,往复不已。
如此三番两次之后,燕军人困马乏,锐气尽堕。
李光弼在城上看到燕军力衰,乃命部下镇西节度使荔非元礼,率敢死士出栅奋击。
荔非元礼奋力击退燕军。
安太清寸步不能前进,前功尽弃,只得回报主将周挚。
那周挚倒也执着,见攻中潬不下,便命安太清领兵在此袭扰,牵制李光弼注意力,自己又收精兵劲卒,渡河来攻北城。
李光弼见安太清忽然加紧攻势,但力度锐减,早知其意,急率军经由河桥进入北城,果见周挚驱兵大至。
李光弼登城观察敌阵,看清其薄弱之处,遂分遣骁将郝廷玉、论惟贞、仆固怀恩等,分率三路军出击,以仆固怀恩为中路前锋,分辖左右两翼二路军马。
李光弼站立城楼之上,亲自执旗督战,援槌击鼓。
仆固怀恩此番奋不顾身,欲赎丢失洛阳前罪,率诸将拼命奋击,终将燕军击溃,歼敌千余人,溺死于黄河中者无数。
李光弼见敌军已溃,遂亲带余部自城中杀出,一场混战,又生俘燕军大将徐璜玉、李秦授以下五百余人。
周挚拼力杀出重围,仅领数骑逃走。
李光弼不敢稍息,复命仆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