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卿名满天下,故旧门生遍于朝野,不欲落下害贤之名;遂派朝廷降将李元平劝说,令其扶保自己称帝。
颜真卿怒斥李元平道:你受国家委任,不能报答朝廷,尚欲来诱说我乎?
李元平惭愧无言,诺诺而退。
李希烈请同党设盛会,唤颜真卿列座,并指使戏子借唱戏之名,攻击侮辱朝廷。
颜真卿怒道:公为皇帝臣子,安能如此悖伦忘义!
起身拂衣离去,李希烈惭愧非常。
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藩镇使者在座,皆劝李希烈为帝,拜颜真卿为相,以借其名望,招徕天下名士。
李希烈复使李元平去见颜真卿,说与此事。
颜真卿斥责道:你不曾听说我家兄颜常山乎?安禄山反叛时倡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也骂贼而死。
我近八十岁矣,官至太师,名节为重,命何轻哉?岂受你等叛贼所迫!
李元平将其言语回报李希列,在座众人无不失色。
李希烈恼羞成怒,遂命在庭院中挖一丈深坑,传言说要活埋颜真卿。
颜真卿闻说此事,冷笑道:死生有命,何必搞此鬼把戏!
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奉旨来伐,最终兵败而逃,丧师极众,连旌节亦被叛军抢去。
李希烈命将被俘士兵左耳割下,并张伯仪旌节一起送给颜真卿观看,以见其行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颜真卿知道王师覆没,于是痛哭扑地,气绝复醒,从此不再开口说话。
李希烈同伙周曾、康秀林欲袭杀李希烈,尊颜真卿为帅,事败被杀,颜真卿被押送到蔡州龙兴寺。
颜真卿自知必死,于是写好给德宗遗书,并自己墓志祭文。
写罢,复指寝室西墙言道:此乃我弃尸之地耶!
李希烈称帝,派使问登基仪式,颜真卿答道:老夫年近八十,曾掌朝廷礼仪,只知诸侯朝见皇帝之礼,不知叛臣称帝之仪。
李希烈为之气沮,但仍不敢杀之,恐绝天下之望。
镜头闪回,叙述李希烈出身来历。
字幕:李希烈,燕州辽西人,年轻时参加平卢军,随从李忠臣泛海征战河北有功。
李忠臣任淮西节度使,令李希烈任光禄卿,军中交口称赞其才。
李忠臣贪暴恣肆,由此大犯众怒,将其驱逐,上报朝廷。
代宗诏令忻王李造为节度副使,派李希烈为留后主事,又令滑亳节度使李勉兼管汴州。
德宗即位,加李希烈为御史大夫、节度使,改淮西军称淮宁军。
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反叛,李希烈奉诏讨伐,朝廷拜为南平郡王,兼汉南北兵马招讨处置使,都统诸军。
梁崇义兵败自杀,荆襄平定。
德宗皇帝赏赐功劳,拜李希烈为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拥兵割据其地。
复委任李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坐镇襄阳。
李希烈于是不满,大掠而去,朝廷故作不知。
建中三年,唐德宗以李希烈为检校司空、淄青节度使,命征讨淄青节度使李纳。
李希烈拥兵三万驻扎许州,却派部将李苣去见李纳,与其相约结为唇齿,阴谋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