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杨复恭针锋相对,拒不上任,上奏要求回家养老。
昭宗趁机同意其请,免其本兼各职,只留上将军空衔。
杨复恭见要挟不成反失兵权,恼羞成怒,便将宣旨使臣杀死,逃到昭化坊官邸,与义子玉山军使杨守信、亲侄兴元节度使杨守亮谋反,积粟练兵,公开与昭宗抗衡。
昭宗等的便是此机,遂公布杨复恭谋反罪状,派李顺节等带兵前去逮捕。
杨复恭令杨守信带兵相抗,双方大战一昼夜,长安复又大乱。
昭宗对此早有准备,命宰相刘崇望率领禁军守护皇宫,复又前去助战。
杨复恭自料难以对抗,于是带领全家出逃,直奔兴元,纠集兵力,正式向朝廷开战。
昭宗并不惊慌,先命两军中尉铲除李顺节,自己掌握禁军兵权。
复传檄天下各镇,宣布杨复恭为朝廷叛贼,谕令各调精兵勤王,平贼立功。
与此同时又大开府库,招兵买马扩充禁军,旬日间便得十万之众,欲以决胜天下。
天子讨贼檄文至于凤翔,惊动了节度使李茂贞。
字幕: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人。
初为博野军牙军,后奉命到奉天驻守。
光启二年,朱玫拥李煴为帝,李茂贞担任唐僖宗护卫,抵挡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追兵。
因功受命为武定节度使,为唐僖宗赐名为李茂贞,字正臣。
光启三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领兵拦截,李茂贞斩杀李昌符。
此时既受昭宗檄诏,念及僖宗当年知遇之恩,李茂贞于是奉命兵,前往平叛。
只用半年光景,便于景福元年攻克兴元府,斩杀杨复恭父子,传京师。
李茂贞乘战胜余威,开始四处用兵拓展地盘,先后攻占凤州、洋州、泾原三郡。
自此李茂贞势力大盛,便始关心朝廷大事,屡次上表谏奏昭宗,评点政务。
朝中自有大臣欲与李茂贞联合,以扩大自己势力,于是重起笔伐口诛,再引朋党之争。
唐昭宗不似父兄怯懦,诏命李茂贞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李茂贞读罢诏书,大为不悦,拒绝上任,并上奏章讥讽朝廷:陛下今听信谗言,将臣调离京畿,臣恐将来军情有变,凤翔及陇右之军难以控制,只会使朝廷频危,百姓涂炭。
陛下车驾远行之时,又到何处前去避难哉!
唐昭宗见李茂贞如此不尊朝廷,便召宰相杜让能商议,欲以兵伐之。
杜让能不愿得罪李茂贞,进言道:李茂贞势力强大,朝廷无力应对。
况凤翔又离京城甚近,万一出兵失利,则无法收拾残局。
即如汉景帝忍痛诛杀晁错,亦来不及矣。
唐昭宗大怒道:朕岂能受藩镇欺凌而默不作声,软弱至此耶!
决意出兵,卿其毋言。
于是不纳杜让能之谏,出兵讨伐李茂贞。
两军交锋,果然反为李茂贞所败。
李茂贞获胜,顺势领兵进军长安问罪。
昭宗找人顶罪,杀死两个枢密使,函其级遣使送往李茂贞大营,请其退兵。
李茂贞奏说若不诛杀宰相杜让能,无以向诸将解释,乃更挥军向前,陈兵临皋驿站。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