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3)

所以原主父亲陆续寄回来的钱也根本用不到。

因为用不到,所以也没有去换成东北币。

上次出去回来后,李想国还整理过,家里有差不多近千万的东北币。

还有三百多万软妹币,这要是换算一下,妥妥的又是接近四千万的东北币。

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绝对算得上家底殷实。

就这,还没算家里的房子还有三头牛。

原主和他奶奶当时还真想着,母牛生母牛,三年五头牛。

所以年初,看着价钱合适,外加着本身也得伺候小组的耕牛。

就买了两头母牛加上一头公牛,都是刚成年的。

这样,有公牛能干活,母牛能下崽。

过几年就能有一大群的牛。

而且这两头小母牛也争气,都配种成功了。

生产期倒是不怎么好,估摸着正好赶在过年前后。

不过总归伺候好了,也没太大问题,那样明年就有五头牛了。

那样不管是继续养着,还是养大了卖掉,都是好事。

发展生产,实际上也是这时期有了土地和家畜后,广大农民都有的普遍想法。

谁还不想自家的生活能更好些呢?

可李想国有着后世的记忆。

哪怕没亲身经历,却也多少知道后面的历史。

好日子没几年,就该成立公社了,这些家畜以及田地都要转为公有资产。

在这过程里必然涉及大量的资产,那为什么会出现一平二调三收款的行为也就完全不奇怪了。

所以那个时期,很多人都是偷着把耕牛杀掉卖肉,避免被低价公有化。

就像小岗村,加入高级社之前,有耕地一千一百亩,耕牛二十六头。

仅一九五六年冬天,小岗村就死掉了十七头耕牛。

到一九六二年,小岗村的耕地仅剩下一百亩,耕牛仅有一头半。

躺平,人家也是认真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现在的一切社会行为,都能在历史中找到重复的痕迹。

你觉得时髦、创新的,很可能都是大家祖上早就玩腻的东西。

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会有人更着急。

这样的状况对农业生产不利,所以后来出台一些相关文件。

严禁公有化过程中,压低价格购买农民的生产物资,更严禁收缴农民存款。

这才得以遏止杀牛之风。

后边的三年灾害期间,东北也有旱灾。

但是没中原地区严重,少数地区才有绝收的情况。

所以尽管生活不可避免地苦了一些,不过却没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至于再后面的文革,东北的农村也没那么严苛。

本身地广人稀,监管自然宽松。

大多数农村也不过应付性地随便开个批斗会,喊喊口号。

完事儿了,群众跟被批斗者坐一起读读语录,有说有笑吃顿大锅饭然后散伙才是常态。

远不是城里那种没完没了的批斗,更

最新小说: 早通关了,你才拉我进怪谈 末世枭雄,我边女神多亿点怎么了 杀死那个史蒂夫! 霍格沃茨的自然魔法 柯学世界中的忍者 斗罗:我唐舞麟真的不是魅魔 公路求生:开局一轮椅 LOL:电竞圈第一魅魔 遮天:我自仙古来 梦境穿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