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往死里整人的情况。
毕竟每个村里就那么一两家地主、富农。
甚至有的村连富农都没,真把这地主给批斗死了,还选谁来批斗?
那不是拖了公社的后腿?
更何况,就后世的眼光来看。
东北本身没有多少那种大肆兼并土地的地主。
当然,这些人里面不乏作恶多端者,但是也有不少大地主是当年抗日的主力或者资金来源。
之后存留下来的,也大多都是小地主。
大半其实也是勤恳劳动,努力开荒的普通人。
最多也就是多了几亩地,农忙会雇几个人一起干活。
就算吃喝,也是跟着雇来的人一起吃。
日常他们的饮食,可能还没普通的农民好。
真的剥削、苛待雇农的,那只怕雇人都没人去干。
实际上这时期,只要肯下功夫,村外大片野兽出没的荒地,随你开垦多少。
自己不去开荒,盯着人家那仨瓜俩枣。
这也充分体现了恨人有笑人无的劣根性。
这样的地主再坏,还能坏过那些下乡的知青?
每个时代,都要有人成为代价。
当然,知青同样也是特殊时代的受害者。
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大半正常的人,也不会再留恋怀念那些苦难。
或许每个时代,都要有人成为代价。
只不过身处局中,只有聪明或者运气好的少数人才能跳出迷局,躲过那些不属于他们的磨难。